【識港網訊】2020年諾貝爾獎將於10月5日-12日陸續公布。受新冠疫情影響,有“諾獎風向標”之稱的拉斯克獎今年停發,因此按時到來的諾獎更加讓人期待。今年由於疫情原因取消了傳統的頒獎典禮和晚宴,12月的頒獎典禮將改為線上舉行。2020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獎金將增至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760萬元人民幣)。
眾所周知,諾獎分設的六大獎項被認為是所頒獎領域內的至高榮譽。因此每年頒獎前,不乏對獲獎者的預測,但由於組委會的高度保密和評審規則,預測難度之大也有目共睹。目前對於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和化學獎這三大科學獎項的預測,主要依據有其他重量級科學獎的頒發,以及對獲獎科研領域的分析。
信息時代下,科睿唯安公司已連續18年利用大數據預測諾獎得主。根據科學家們發表論文和引文的數據,授予他們“引文桂冠獎”。目前已有54位“引文桂冠獎”得主獲得諾獎。
2020年“引文桂冠”獲獎名單於日前公布。今年科學類獎項的獲獎者中,生理學或醫學領域的分子免疫學、癌癥治療和神經系統疾病受到關註;物理獎獲得者在暗物質、新型材料等領域有突出貢獻;化學獎獲得者因在有機晶體、納米金屬方面的研究而獲獎。
在科學界看來,諾獎的頒發並不是“雜亂無章”的,每個獎項都有相對熱門領域。比如物理獎,越來越多地集中在粒子物理、原子分子光物理、凝聚態物理和天體物理領域。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施郁表示,每一次頒獎前的預測,都是對過去一段時間科學發展的總結。據他分析,今年的物理諾獎很可能頒給為凝聚態物理發展作出貢獻的3位科學家:Maximilian Haider(奧地利人),Harald Rose(德國人)和Knut Urban(德國人),獲獎理由是發明了像差校正電子顯微鏡,使得觀察原子的精確度進一步提高。
在生理學或醫學獎領域,Charles M·Rice、Michael J· Sofia和Ralf F·W· Bartenschlager成為熱門人選,理由是他們研制出相關藥物,為肝病患者帶來一線曙光。在此之前,丙肝是不治之癥。3人同為2016年拉斯克臨床醫學獎得主。
在化學獎方面,據研究機構ChemBark的預測,DNA合成技術、CRISPR基因編輯、金屬有機材料、有機發光半導體材料等成為熱議領域。其中,以研究沸石聞名的現今91歲的Edith Flanigen、研究多孔有機金屬的Omar Yaghi和Makoto Fujita(2018年沃爾夫化學獎)等3位科學家被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