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9/ecaeaead-b4fa-4e8b-b94d-d17e5946277b.jpg-667x500.jpg)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9/1b37fa4e-bb8c-442c-9669-4af589fd23fd.jpg-700x500.jpg)
![](http://www.meeting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9/62995b3a-f27e-4c01-b3bc-20d92c82a36a.jpg-668x500.jpg)
新冠肺炎疫情無法阻擋深圳這座“愛閱之城”的前進步伐。進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後,深圳已相繼新添多個書店、書吧和圖書館。
這一輪開業熱潮來得讓人有些意外,又在情理之中——高質量、全方位、創新型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務,一直是深圳打造先行示範區“城市文明典範”永不停歇的動力之一。
逆勢開店
書店書吧為城市文化加溫
今年6月24日,位於龍華區紅山六九七九購物中心的覔書店(紅山店)開業。一周後,另兩家覔書店——福永店、觀瀾店也相繼開業了。這家自2014年成長起來的深圳知名書店品牌,逆勢連開三店,其魄力和底氣不由讓人點贊。友誼書城總經理龔縣流表示,做出這樣的決定和判斷,是基於他們對深圳良好的營商環境和閱讀生態的信心。深圳這座“愛閱之城”成為書店行業發展的堅實土壤。
8月,博雅藝文空間落戶深圳灣科技生態園。擁有40年歷史的“博雅”品牌,全新構建“人文閱讀+藝教美學+公益文化”的復合型文化交流體驗空間,為產業園區增添了文化溫度。
除了民營書店“逆風而行”,深圳出版集團旗下的簡閱書吧今年也新開店7家,繼續為“一區一書城、一街道一書吧”的城市文化規劃添磚加瓦。
十分鐘文化圈
圖書館成家門口的福利
除了書店、書吧,城市公共文化服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圖書館,今年在深圳也湧現了多個具有典範意義的全新樣本。
7月30日,深圳首家24小時社區圖書館——玉田社區圖書館開館。該圖書館由福田區圖書館和福田區南園街道辦事處聯手打造,短短幾個月的試營業期間就躥升為網紅打卡地,為深圳又點燃了一盞閱讀之燈。
今年9月,鹽田區圖書館則完成了一件看起來不可能的事——10家智慧書房在鹽田區集中亮相——中英街圖書館(中英街環城路回歸公園)、邂逅圖書館(海濤路深圳憲法公園)、燈塔圖書館(海景路11號海濱棧道觀海平臺旁)、遇見圖書館(北山道雙擁公園)、春天海圖書館(春天海公園)、悅海圖書館(大梅沙海濱棧道驛站)、棲息圖書館(大梅沙奧特萊斯二期湖邊)、聽海圖書館(大梅沙水上運動中心)、觀海圖書館(小梅沙海濱棧道驛站)、望海圖書館(深葵路揹仔角驛站)。只要步行1.5公裏,就能遇見一個集科技、創意、文化、顏值於一身的閱讀空間。這些具有全新樣式和內涵的新型圖書館,“種下”了不一樣的公共文化服務綠蔭,讓老百姓一出門就能走進“十分鐘文化圈”。
此外,龍崗區圖書館園山街道分館也於今年開館,住在龍崗區的朋友無需輾轉奔波趕往深圳圖書館學習,可以就近選擇區或街道圖書館。羅湖區的悠·圖書館(南湖街道漁邨社區)也於今年9月對外試開放。
深圳知名文化學者胡野秋評價,這些新型圖書館的誕生,充分體現了創新、融合與共享的城市精神。它們深入街道、社區等最基本的城市機體,與居民零距離親密接觸,直接把經典文化送到市民的家門口,極大地保障了群眾的文化權利。尤為可貴的是,這些圖書館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成為城市的一道靚麗風景,一出現便成為了網紅打卡地。
創新不止步
新組合打開新視野
作為“創新之城”,深圳在閱讀事業上的創新也從未止步。
9月19日,作為光明區文化新地標的光明文化藝術中心開幕。該中心創新地將文化、演藝、展覽、休閑等多功能融為一體,場館包含演藝中心、美術館、圖書館、城市規劃展覽館以及文化綜合五大功能分區,是深圳北部目前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大型綜合藝術場館。
而於今年6月閉館搬遷的羅湖區圖書館,也將煥發新顏。羅湖區委區政府對區圖書館、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兩棟現有建築拆除重建,將高規劃、高質量建設羅湖文化綜合體“一館一中心”。
負責全市圖書館協調工作的深圳圖書館事業發展部主任王洋向深晚記者提供了一組數據,可見深圳在城市公共文化服務上用力之深:截至2020年6月全市共有公共圖書館(室)695家(其中市級館3家,區級館9家,街道及以下基層圖書館683家),全市共有352家公共圖書館(室)、235臺城市街區自助圖書館和51個24小時書香亭加入“圖書館之城”統一服務體系。
此外,截至2019年底,全市公共圖書館總建築面積38.4萬平方米,館藏總量達4593.4萬冊(件),全年進館讀者3535.5萬人次,累計註冊讀者238.67萬人,外借總量1556.08萬冊次,舉辦各類讀者活動1.76萬場。
愛閱之城一脈相承,書香社會營造學習型城市,愛讀書、講文明已成為這座城市的自覺和標配。
![](../../../../images/user.png)
![](../../../../images/m01.png)
![](../../../../images/m02.png)
![](../../../../images/m03.png)
![](../../../../images/m04.png)
![](../../../../images/m05.png)
![](../../../../images/m06.png)
![](../../../../images/m07.png)
![](../../../../images/listbar_shd_b.png)
![](../../../../images/listbar_shd_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