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深港小靈通】「灣區產業π」 聚焦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 深圳寶安區啟動 「FAST寶安」為企業造「聚光燈」
作者:王娜   來源:香港商報    2025-04-25 09:15
【識港網訊】4月23日,「灣區產業π」高質量發展深圳產業資源對接會在深圳市寶安區灣區新技術新產品展示中心舉辦,聚焦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共同探尋產業升維「第二曲線」,吸引了130餘家大灣區企業參加。

【識港網訊】4月23日,「灣區產業π」高質量發展深圳產業資源對接會在深圳市寶安區灣區新技術新產品展示中心舉辦,聚焦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共同探尋產業升維「第二曲線」,吸引了130餘家大灣區企業參加。

探尋產業升維「第二曲線」 打造政—企—媒融通新平台

活動上,寶安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周學良,南方日報新媒體發展部主任、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深圳分社社長甘雪明,寶安區科技創新局、寶安區財政局(國資局)負責人以及深圳機器人企業、行業協會代表,共同啟動 「FAST寶安」聚光行動。寶安將聯動政府、企業、金融、科研機構及多元社會資源,打造全國首個以「創新協同、價值共享、精準賦能」為特色的政府-企業-媒體資源融通互動平台。

作為廣東省委機關報,南方日報近年來持續關注深圳產業發展,在對200餘家深圳成長型企業深入走訪調研後,發現儘管深圳在企業服務方面走在全國前列,但仍有對成長型企業的服務「盲區」。南方日報新媒體發展部主任、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深圳分社社長甘雪明表示,南方日報發起「灣區產業π」高質量發展深圳產業資源對接會,旨在關注深圳「20+8」戰略新興產業,發揮媒體連結作用,打造政—企—媒融通新平台。

據了解,「灣區產業π」將構建「三鏈融合」的生態體系:搭建信息鏈,通過「深調研+大數據」,繪製產業鏈全景圖譜,精準匹配供需兩端;激活創新鏈,聯合科研機構,建立「需求眾籌-揭榜掛帥-成果轉化」機制;賦能價值鏈,攜手金融、創投等機構,讓「知本」與「資本」共舞。

寶安是粵港澳大灣區核心,是珠江口東西岸融合的主陣地。「灣區產業π」的首場活動走進寶安,攜手寶安多部門、協會、企業等多方力量繪出灣區產業融合的「同心圓」,共同打造「技術π」攻關矩陣、構建「場景π」應用閉環、創新「服務π」賦能機制、匯聚「流量π」傳播勢能,助力寶安高質量發展。「灣區產業π」首場活動選擇在寶安舉辦,旨在共同探尋產業升維「第二曲線」,為寶安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

「FAST寶安」為寶企造「聚光燈」

「領灣向未來」的澎湃勢能,正引領寶安走向大灣區舞台中央,走向高質量發展最前沿。不久前召開的2025年寶安「兩會」,明確了聚焦「十新」全面向新發展的實施路線,並公布了「以全域應用場景開放支持創新創業」的系列舉措。其中,「FAST寶安」,即資本(Fund)、空間(Area)、場景(Scene)、人才(Talent)貫穿其中。

寶安是「大舞台」,媒體是一束「光」,在傳播突破邊界的時代,優質的敘事和故事正成為推動企業成長和產業發展的新型生產要素。「FAST寶安」聚光行動旨在為寶安區內企業打造「聚光燈」,讓每一家企業、每一個產品都可以站到「聚光燈」下,成為灣區發展大舞台的「主角」。

本次活動上,「FAST寶安」聚光行動正式啟動。該行動由寶安區委宣傳部聯合主流媒體平台發起,聯動政府、企業、金融、科研機構及多元社會資源,將打造全國首個以「創新協同、價值共享、精準賦能」為特色的政府-企業-媒體資源融通互動平台,為寶企品牌賦能、為產業高質量發展賦能、為傳播寶安城市形象賦能,形成「創新聚光池、發展加速器、品牌強磁場」三位一體的功能體系。其「4+1」架構包括「灣區首發站」「創見摩天輪」「灣區高見」「新質智庫」四束「光」與全媒體矩陣。

「灣區產業π」首場聚焦人工智能與機器人

深圳作為大灣區的核心引擎,有人工智能企業2600餘家,機器人產業鏈企業超千家,寶安區更以全國首個「機器人產業創新示範基地」的擔當,集聚了智能裝備企業超2000家,工業機器人產量佔全國四分之一,424家人工智能企業佔全市的20%,智能機器人產業規模已經突破60億元。

「灣區產業π」首場聚焦AI、機器人企業。會上,看到科技、e+ 中醫機器人 、大象安泰、兆威機電、果力智能、華成工控、火狗科技、慧靈科技等人工智能企業參加路演並現場展出展品。

活動上,寶安區人工智能產業辦公室負責人介紹,今年年初,寶安印發實施《寶安區關於打造人工智能創新應用集聚區的行動方案(2025-2026年)》。根據規劃,到2026年,寶安將引育3-5個行業龍頭企業,人工智能企業數量超600家,形成50個以上人工智能深度應用項目,帶動人工智能產業突破550億元規模。

今年3月,寶安區財政局(國資局)組織區屬國企發布21個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齊發「AI英雄帖」,誠邀全國各地優秀科技企業揭榜掛帥。寶安區投資管理集團、寶安交通集團負責人,分別在活動上介紹了各集團的場景需求。

责任编辑:zhan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