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這樣的香港標牌內容,你看得懂嗎?
來源:橙新聞    2020-09-28 10:34
指示牌排版亦能看出設計師如何看待每種語言,例如香港因殖民歷史的緣故,有不少公用設施的指示牌以英文為先,到回歸後,中文逐漸改成先行於英文。

【識港網訊】指示牌是學習及認識本土語言和文化的好工具,香港多年來以通商為主要經濟支柱,吸引世界各地人士前來定居或拜訪,導致多種語言出現在指示牌上,而每種語言,甚至是同一種語言,有時會因製作或設計者不同而出現歧義。

標牌上的粵字

在港澳地區學習中文有一個頗為奇怪的現象,就是「講一套、寫一套」,雖然大部分粵語字詞都有標準的寫法,但在學校老師基本上只會講解書面語漢字多於粵語正字,因此後者通常依靠自己在日常生活不同渠道摸索得來。

譬如是「閂」字,它的粵音與「山」相同,雖然筆者一直會把「關門」講成「閂門」,但過往與朋友用通訊軟件的時候,都會使用「關」字,看到「閂」字頓時感到陌生。事實上,「閂」字並非粵語地區獨有的字,翻查漢語字典和網上資料,發現「閂」字有兩個主要意思:

(1) 名詞:橫插在門後使門推不開的棍子;

(2) 動詞: 將「閂」插在門上,但「閂」字在粵語的應用更為廣泛,與「關閉」相通。例如我們除了會講「閂門」,亦有「閂燈」、「閂掣」、「閂電視」、「閂水喉」等等講法,似乎已經偏離「關門用的橫柄」這個原意。

出入閂門告示牌     圖:非凡出版

另一個常見例子是「消防喉轆」中的「轆」字,雖然這個字同樣非由廣東話獨享,例如「飢腸轆轆」是一個頗為常用的成語,解作「非常肚餓」,但當中的「轆」字僅用作擬聲詞。雖然「軲(音:沽)轆」在廣東話和現代漢語都解做「車輪」,但若果單純使用「轆」這個單字,僅僅在廣東話語境才有意義。而相比「消防喉管」,「喉轆」來得更形象化,表示是一個能捲動的滅火裝置。

車站內的消防喉轆標示     圖:非凡出版

在閱讀一些古文詩詞時,有時會發現粵語貼近古代漢語的意思,譬如常在住宅大廈門口常見的「嚴拿白撞」,當中的「白撞」是從文言文「白日撞」簡化而來,意思同樣解作「於「白天闖入(詐騙或盜竊)」。

嚴拿白撞告示牌    圖:非凡出版

「華麗」的指示牌英文

回想起中學時期的英語作文課,老師容許學生即場用「快譯通」查字典。筆者起初為搏取更高分數,會先用中文搜尋出一堆英文詞語,然後再直接揀選一個看起來華麗且從未接觸過的生字。但後來發現經常會變成詞不達意,弄巧成拙。

情形就像接下來要介紹的兩塊標牌。第一塊位於彩虹邨的廁所門外,Latrine 這個貌似高級的英文詞語,在印度英文可以解作「任何類型的廁所」(Indian English: a toilet of any type)但當應用在一般英文則變成「簡陋茅廁」( simple toilet such as a hole in the ground, used in a military area or when staying in a tent),意指那些隨意在地面挖洞,欠奉沖廁系統的「旱廁」。在彩虹邨落成初期,或許衞生設施真的有可能是這樣,但時移世易,旱廁現時在香港可謂幾乎絕跡,在郊野地區滿佈現代化洗手間。

彩虹邨Latrine標牌     圖:非凡出版

另一塊則是位於荃灣香車街街市內的識別型指示牌,Haberdashery一詞雖然在「政府部門常用辭彙」裏解作「洋雜舖」,但幾經翻查各大英文字典,發現這個舊式英文生字並非等同標牌上的中文──「洋什乾貨」。所謂的「洋雜舖」,意指售賣生活雜貨的店舖,而「雜貨舖」則以賣「糧油醬醋」為主。不過根據劍橋字典、牛津字典等, Haberdashery 的意思是「售賣裁縫相關貨品的店舖」,譬如衫鈕、拉鏈、針綫等等(A shop that sells cloth, pins, thread, etc. used for sewing),五十年代政府曾在介紹香港裁縫用品時採用Haberdashery 一字,所以理應找不到標牌上的膠桶和其它打掃用品。

香車街街市Haberdashery標牌     圖:非凡出版

英式與美式英文

純粹考慮英文單一種語言,又可細分成「美式」及「英式」兩大派系。香港因歷史緣故指示牌以英式英文為主,例如電梯使用「Lift」而非「Elevator」。雖然如此,但香港亦有部分美式英語的標牌,在華富邨的以「Garage」來標示停車場,而非現時常見的「Car park」。

「出口」是香港指示牌常見的標示項目,其對應的英文一般為「EXIT」,例如是「屋邨樓梯的出口標示」、「港鐵出口指示牌」等,但其實「Way Out」才是英式英文的表示方法,而美國人只會說「Exit」,而不會使用「Way Out」一詞。曾屬政府部門的九廣鐵路,其指示牌跟隨英國做法,使用「Way out」一詞,在香港西九龍站啟用之際,有眼利網友發現柯士甸站使用了昔日九鐵的「Way out」貼紙。事實上,倫敦地鐵同時存在「Exit」和「Wayout」的指示牌,根據London Underground: Sign Manual 正常情況下出站的路綫會以「Way out」表示,而逃生出口則與當地法律統一,使用「Emergency Exit」,前者是灰底黃字,後者是綠底白字並配有小綠人,易於辨認。回看港鐵,不論是普通出站用的「出 EXIT」抑或是逃生的「緊急出口 Emergency Exit」,兩者用色同為綠白,但後者附有「打保齡姿勢」的奔跑小綠人。

華富邨Garage 標示。  圖:非凡出版
倫敦地鐵Wayout 與Emergency Exit 並存的指示牌     圖:Chris Sampson
大埔停車場Way in 及Way out 指示牌     圖:非凡出版
柯士甸站港鐵與九鐵出口指示並存     圖:非凡出版
指示牌上的多國語言

香港有近四十萬人為外地傭工,他們會在假日外出歡聚,亦會販售日常用品,為中環等辦公地帶添上氣氛。而空間管理者考慮到這點,會在指示牌上標示中英文以外的語言,譬如在皇后像廣場,有一塊以中文、英文、印尼文組成的「嚴禁擺賣」的管制型指示牌。

除了英文,日文也是旅遊資訊牌的常客。在八十年代,日本人曾位居香港旅客數量榜首,直至1996 年,才被台灣等地取代。有趣的是,地區或地標會以英文名字為基礎,再使用日語拼音,例如金鐘雖然兩字在日本漢語中有記載,但在地圖上被標示為「アドミラルティ」(Adomiraruti,即Admiralty)。

旅遊資訊型指示牌,包含中英日三種造字     圖:非凡出版

香港的建築名稱近年可謂標奇立異,例如在深水埗,有一座名為「深の都」的商場,而將軍澳則是「都會駅」,駅字讀作「亦」,是漢語「驛」經簡化後的寫法,目前在日本及韓國,依然使用此字來表示車站。另外,亦有一些住宅大廈或商場直接以英文作為其名稱,例如K11、Victoria Dockside、V walk 等等,在車站上的指示牌只寫有這些地標的英文。

尖沙咀站純英文出口牌     圖:非凡出版

雙語環境同時衍生了指示牌的排版問題,香港使用中英文這兩種體系完全不同的語言,增加了排版的難度。中文以方塊為單位,可以由左至右、右至左、上至下閱讀,靈活性較高,而英文由一連串字母拼湊成生字,只能由左至右閱讀,限制了排版方式。縱使現代中文與英文接軌,已經轉成由左至右橫向閱讀,但一個英文生字的字母數量,通常比中文詞語多,所以指示牌上的英文通常會略小於中文。

公共屋邨內的指示牌     圖:非凡出版

此外,指示牌有時礙於空間所限,只能以長型垂直方式設置,一些「設計師」會把英文生字分拆成獨立字母,然後由上而下排列,譬如是東涌綫沿綫一所商場的自動門。但這種中國方塊字形式的排版方法,對西方語系國家的人士來說是難以閱讀,以90°旋轉英文是外國設計師常用的折衷排版技巧,這可見於美國華盛頓市的地鐵標示。

商場自動門上以中文思維垂直排列的英文     圖:非凡出版

指示牌排版亦能看出設計師如何看待每種語言,例如香港因殖民歷史的緣故,有不少公用設施的指示牌以英文為先,到回歸後,中文逐漸改成先行於英文。房屋署公共屋邨內的指示牌卻有一種巧妙的排版方法,就是把英文放在左方,中文則放在右方,並以垂直方式標示,如此沒有予人某種語言比較優先的印象。

《誌同道合──香港標牌探索》

作者:吳思揚

出版社:非凡出版

出版時間:2020年7月

橙新闻:https://www.orangenews.hk/culture/138043.jhtml

责任编辑:l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