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葡萄成熟時:誰都辛酸過 哪個沒有?​
來源:橙新闻    2020-09-02 09:13
那些種過的葡萄,都終將成為你這一路儲備下來的智慧,足以「蘊釀成紅酒」,至少能讓你在最後關頭「一醉自救」。畢竟,「誰都辛酸過,哪個沒有?」

【識港網訊】「我知 日後 路上或沒有更美的邂逅

但當你智慧都蘊釀成紅酒 仍可一醉自救」

(〈葡萄成熟時〉;LYRICS BY黃偉文;COMPOSED BY Vincent Chow / Anfernee Cheung;SINGER陳奕迅)

「差不多冬至,一早一晚還是有雨」,當社交網絡上分享《葡萄成熟時》的帖文多了起來,我就知道冬至又準備要來了。

在我記憶中已經有好幾年了,不管冬至前夕的天氣多麼晴好,到了冬至這一天,城市總是會鬼使神差般下起雨來。雨通常不會太大,但即使只有微微的幾滴,也足以讓人忍不住感慨:黃偉文的詞,可真是比氣象台的天氣預報還要準。

圖:unsplash

不像夏天的雨那般酣暢淋漓,冬至的雨總是淅淅瀝瀝的,來得不急不躁,不慍不火,就像是經歷了一段漫長的蘊釀期,只等待最後一個合適的 timing,悄然而至。

一切終究還是關於「等待」。

《葡萄成熟時》就是這麼一首關於「等待」的作品。歌曲將等待葡萄成熟的過程比喻成每個人的求愛之路,由此引申出若想收獲一段合適的緣分,必先付出努力然後耐心等候的道理。

時間作為人類用以描述物質運動過程或事件發生過程的一個參數,總是有着它權威的參考價值。就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農業生產過程,人們按時播種,都只為在日後的季節能如期收成。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我們盡自己所能做好本分以後,剩下能做的便只有付出耐心等待。然而在這漫長的等待過程中,總有許多不可抗力的因素存在,即使你一路上「悉心栽種,全力灌注」,也難免會遇上「所得竟不如,別個後輩收成時」的情況。

栽培了一路,來到最尾發現等到的「只有這枯枝」,如此令人喪氣的結果,往往最考驗人是否沉得住氣。

問曰:「但見旁人談情何引誘,問到何時葡萄先熟透?」

答曰:「你要靜候,再靜候,就算失收 始終要守。」

要收,必要先學會守。種葡萄如是,談感情如是,人生亦如是。

圖:unsplash

電影《酒佬日記》裏,幾位主人公迎着落日,坐在草地上野餐,舉起酒杯,女主角Maya 講了讓人十分動容的一段話:「我總是聯想到酒的一生,葡萄生長的那一年裏發生了甚麼,太陽怎麼照射,是否有雨;那些照顧和採收葡萄的人們……如果是一瓶老酒,那些人之中大概很多都去世了。我喜歡葡萄酒的不斷變化,就像我們今天打開了一瓶酒,會和其他任何一天打開的味道不同。因為酒是有生命的,而且它在不斷的變化並變得更有深度。」是啊,等待葡萄成熟的過程本已足夠考驗人的耐性和葡萄的造化了,更何況還要將這些成熟的葡萄釀成美酒。

漫山遍野的葡萄藤必須先經過酒農們長年的悉心照料,才能陸續迎來豐收;再經過多道繁瑣細緻的釀製工序,成熟的葡萄才會得以在時間和自然的眷顧下,釀成美酒,演化出自己獨一無二的香氣。

這一切的前提都是,你願意等,也學會從錯誤中吸取教訓。等到你終於「將愛釀成醇酒」,時機才算熟透。

再退一萬步講,很多時候即使你做好了一切準備,也還是有必要為自己做好最壞的打算,比如說— 篤定人生路上不會再有「更美的邂逅」。但你總要相信,那些種過的葡萄,都終將成為你這一路儲備下來的智慧,足以「蘊釀成紅酒」,至少能讓你在最後關頭「一醉自救」。

畢竟,「誰都辛酸過,哪個沒有?」

《那段年粵有多好——還好我們有廣東歌》

作者:年粵日

出版社:非凡出版

出版時間:2020年7月

橙新闻:https://www.orangenews.hk/culture/135795.jhtml

责任编辑:l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