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玻璃是創作夥伴,玻璃藝術家王鈴蓁(Sunny Wang)多年來賦予它不同的形態,而它也使得Sunny的生命豐盛。在過去二十五年的玻璃創作生涯中,Sunny探索了很多不同技術的創作潛力,包括吹製、鑄造、熔合,熱彎及各種冷加工方法,這些工藝製作過程,每一步都無法重來,整個創作過程,都要求專注於當下。
玻璃,古稱琉璃,Sunny的個人作品展名為「合琉」(Coalescence),即指各種玻璃創作技巧融合在一起,展覽由即日起至9月5日於巨年畫廊舉行。
自創玻璃書法
未入展場,便被懸掛在玻璃窗前搖曳的「裝飾」吸引了注意,這當然並不是裝飾,而是Sunny燒製的玻璃書法,包含楷書、草書及「草草書」,即簡化過的草書,突顯玻璃的精緻美感之餘,亦可以隨着環境而變化,折射光芒。另一邊,同樣是書法字融入鵝卵石狀的玻璃中,原來這是Sunny自己開發的一種技術,將熔融玻璃好像水墨般使用,稱之為「熱書寫」,以全新的方式將中國書法原則引入玻璃製造。「玻璃和書法有相同的地方,開始之後就不能回頭,它們都是很傳統的藝術媒介,也都需要全神貫注並與時俱進。」
她的確對中國傳統文化情有獨鍾,但卻不會將玻璃化為龍鳳呈祥般的擺件,而是將其融入當代藝術和個人理解,以充滿生命力的紅、白、黑為主色調創作,並曾將「囍」字單獨提取解讀,成為兩件甚少展出的特別作品《喜多多》。她介紹道:「這是我2006年在土耳其,經過兩次燒熔的方式製作而成,每個囍字都是獨一無二的。中國人都會喜歡囍字,並不僅限於結婚時,而是表達一種喜悅的感覺,不會憂傷。這也是我希望作品帶給觀眾的感覺。」
熱與冷,高溫吹玻璃與冷作磨刻玻璃,直到作品完成。「在使用這些技術的過程中,我發現它們不僅是製造方法,它們與從無到有的創作時的情感體驗有密切關係。我進入一個與作品對話的境界,它們會告訴我何時做更多,何時離開。」而在Sunny創作所運用的多種技術中,冷加工是唯一不依賴溫度,也沒有時間限制的,製作過程可以是幾天,也可能是幾個月,她可以根據需要進行研磨、成型、拋光、雕刻及噴砂。「冷加工只有我和作品,可以慢慢創作,讓我們之間可以有很親密的對話。」
具教學使命感
Sunny是澳洲國家大學視覺藝術(玻璃)碩士,南澳大學視覺藝術(玻璃)博士,現職香港浸會大學助理教授,教授玻璃藝術及協助玻璃工房的設立。來港前,她曾任教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多次獲「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與台南藝術大學之邀教授短期密集玻璃藝術創作工坊。2006年,她受土耳其伊斯坦堡國際玻璃學校Glass Furnace之邀,教授玻璃鑄造,並幾次獲邀到美國玻璃協會與澳洲玻璃協會演講。她曾獲台灣金玻獎單一媒材第一名,,日本金澤國際玻璃展獎(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Glass Kanazawa)勵賞,作品多次入選《New Glass Review》等國際性榮譽。
她熱愛教學,認為香港的大學生更有自己的創作想法,見到有學生在JCCAC開設玻璃工作室,或者剛從外國讀完碩士回來,備感驕傲。「可能中國人都比較有使命感,我並不只是將這當做一份普通工作,而是會希望自己的學生學有所得,也更在乎自己可以教給他們什麼。我會關心他們的生活和畢業後的工作,做藝術家總是會經歷一個艱辛的過程,捱過去,才不會後悔。」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