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陳美齡新作傳授30課育兒知識
作者:劉曉君   來源:橙新聞    2019-06-17 09:53
身兼三子之母及教育學博士的陳美齡今年推出《讓孩子面向未來——30堂家長必修課》一書,教家長如何改變育兒思維及方法,與孩子一起快樂成長,一起衝線。陳美齡指新書比較專門,涉及更多心理學及教育學知識,並結合了她許多育兒「實戰」經驗。書中三十篇文章就像是三十堂課,她希望家長讀了以後,就像是讀了一科兒童心理學。

【識港網訊】「孩子怎樣才能變得更好?」這是不少父母心中的困惑。忙着為孩子張羅未來,怕他們將來被淘汰,有時小孩還不理解,大家身心俱疲。身兼三子之母及教育學博士的陳美齡談:「很多父母說想贏在起跑線。贏在起跑線,不是說將小孩放進訓練班,而是要改變父母的思維。你改變自己的思維,有充足的專門知識,其實小孩就贏在起跑線了。」她今年推出《讓孩子面向未來——30堂家長必修課》一書,教家長如何改變育兒思維及方法,與孩子一起快樂成長,一起衝線。

我們能怎樣幫助孩子?

數年前,陳美齡的三兒子成功被世界知名的史丹福大學錄取,這是繼她、大兒子和二兒子之後,家中的第四位史丹福門生。事件令「陳美齡教育法」一度成為熱門話題,她因而推出了數本專書,大方分享她的教育心得。同時,陳美齡也接觸了很多家長。「家長問:『社會進步得這麼快,二十年後又會怎麼樣?我現在可以做什麼,幫助孩子面對未來,讓他們未來自立、快樂,而且不會被淘汰呢?』他們感到很不安。所以我決定寫這一本書,與家長分享專門教育知識,讓他們面對貼身問題時,有解決的方法。」這是陳美齡寫作此書的初衷。

與之前的書相比,陳美齡指新書比較專門,涉及更多心理學及教育學知識,並結合了她許多育兒「實戰」經驗。書中三十篇文章就像是三十堂課,她希望家長讀了以後,就像是讀了一科兒童心理學。然後,能更有信心地教育孩子,使孩子在優質的環境中成長。

父母的思維決定孩子的起跑線 圖:陳文樺

知識點一:不太規律的生活更好?

用例子說話:許多孩子都很難適應新環境。家長可能會覺得小孩害羞、過於依賴父母,卻忽略了孩子不能接受新環境是缺乏「適應力」的表現。而這種能力,恰恰是孩子將來面對社會所需的。

適應力是否很難培養呢?陳美齡認為不是。而且,要鍛煉這種能力,奏效的方法就是不要讓孩子過太有規律的生活。她以理論解釋,每個人的腦細胞數量差不多,分別卻是腦細胞之間的突觸。突觸越多,頭腦就越快。「突觸是怎麼來的?就是當他有新的體驗。例如吃到新東西、看到新東西、嗅到新東西,小孩腦袋的突觸就出來了,於是腦袋越來越複雜,越來越快。」

那麼,刺激突觸是否一件很複雜的事?用陳美齡的口頭禪說:簡單到不得了!她以煮早餐為例,如果你今天給孩子炒了蛋,明天就吃烚蛋,後天改吃蒸蛋,這些小事情就是變化。「如果你說不行,我只會做炒蛋。那好,今天向窗口吃,明天向廚房吃,後天向門口吃,就是要轉小細節,小孩也會覺得好玩得不得了。明天去樓梯吃,哇,他開心得不得了。早點起床去公園吃,也可以!」陳美齡和丈夫不時也會帶孩子做即興活動,讓孩子始料不及。一來二去,小孩的突觸長期受刺激,適應力就會更強,應對突如其來的狀況時能更游刃有餘。

知識點二:如何讚賞孩子?

教導孩子除了要花心思,還要有知識與技巧。陳美齡觀察到一個現象:不少父母都會稱讚孩子「你真聰明!」真聰明——這是讚揚孩子時最理想的話嗎?她在書中援引史丹福心理學家Carol Dweck的研究,即孩子可分為「固定心態」與「成長心態」兩類。「固定心態」的孩子,覺得做事的能力是天生的,非後天可達致的;「成長心態」的孩子則覺得,越挑戰自己,自己就會變聰明。

所以,當父母常稱讚孩子聰明,便會容易令他們變成「固定心態」的孩子。假如這些孩子做不到某件事,他就會覺得:「因為我不聰明。」或在面對難題時,因為怕被認為是不聰明的孩子而放棄。「所以我們讚賞小孩時,最好說:你真的很努力!很成功,做得非常好!我覺得你真的盡了很大努力。當他做其他事時,便會想:如果我努力,就可以做到。當他做不到時,便會想:『我只要更努力,就可以做到。』不是說天生能做,而是以後天的努力達到目的。」這樣,孩子才會繼續挑戰自己,不怕失敗。

書中教授多個簡單有效的育兒小技巧 圖:陳文樺

與孩子相處在於「濃」,不在於「多」

聽陳美齡分享育兒技巧,彷彿看着充滿少女心的母親,如何跟小孩打成一片,甚至藉故「惡搞」孩子,例如藏起牙刷,讓孩子四出找東西以刺激突觸,無處不在教育。然而,一般父母真有這麼多時間和心思教育小孩嗎?香港人出名忙,全職父母總有點有心無力。

反觀陳美齡,她經常身兼多職,育兒又追夢,例如曾帶同年幼的孩子赴美國史丹福大學攻讀教育學;成為母親後也擔任多項工作,擁有多重身份,包括演藝人士、作家、教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亞洲親善大使等,她的時間到底從哪裡來?

「我是不說『我沒時間』這幾個字的,因為我覺得時間可以製造出來,只看你自己如何排序生活。」在陳美齡心中,她最重視的便是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其次要他們吃得好、吃得健康。至於自己?「排到很後才是我自己收拾東西、買衣服、洗頭等。這些對我來說不太重要的,盡量排得低點。然後我發現,有很多時間是空出來的。」這些擠出來的時間,她都用來跟孩子相處。

陳美齡一家,現在她的三個兒子都已長大 圖:三聯書店

有時候,儘管回家已經很晚,孩子將上床睡覺了,她也會把握時間玩小遊戲。她的大兒子很喜歡魚,她就裝作魚,讓孩子裝釣魚,魚兒上釣了就一起模仿煮來吃,笑聲不絕。全心全意的陪伴,即使時間短,小孩已經很開心。「孩子一天的寂寞都忘記了!所以陪伴的重點不是多,是『濃』。」陳美齡又分享秘訣。

所以,父母是真的在陪伴孩子,還是在孩子身旁玩手機、做自己的事情呢?這點真值得我們反思。

不要為照顧小孩而放棄夢想

不少媽媽都有個疑問:有了孩子,是否就要放棄自己的夢想?陳美齡的答案很堅定:不要放棄。「為什麼呢?因為你心中總會覺得:我為了小孩而放棄自己的夢想。即使你沒有對小孩這樣說,行動上可能已表達出來了。那小孩就會覺得,喔,原來媽媽為了我作出那麼大的犧牲。這樣就會給他們很大的壓力。」陳美齡認為,養育孩子不等於自己要變成犧牲者,如果有夢想並勇於追求,孩子看到你的背影,他們也能學到很多東西。

事實上,陳美齡本身就是不放棄的好例子。她在發現懷第二胎時,接獲了史丹福大學博士課程的錄取通知。掙扎過後,她決定帶同只有兩歲多的大兒子赴美就讀,大着肚子讀書。後來二兒子在美國出生,她便一邊帶孩子,一邊攻讀博士課程,過程非常辛苦,但她很興奮,因為她成功了,沒有把生孩子當成藉口而逃避挑戰。這些經歷,都寫在書中鼓勵讀者。

陳美齡在書中分享了不少育兒經歷 圖:陳文樺

「你可以將你的夢想改變,但不要放棄。」不過,若讀者的夢想就是當專職媽媽,照顧小孩,這個夢想也非常好!她補充。

《讓孩子面向未來——30堂家長必修課》融匯了陳美齡多年來的育兒經驗、心路歷程與專業知識。她希望透過這些簡單有效的技巧,傳遞一個訊息給年輕家長——你也可以做到,要相信自己。只要將你對孩子的愛表達出來,輔以技巧,小孩子就會變得容易教育,而且雙方也開心。時至今日,陳美齡依然與三個兒子無所不談,感情極好,這告訴我們一件事:與其督促孩子奮力前奔,不如嘗試跟他站在同一條跑道上,從心出發去了解他們,一起「上課」,一起進步。

《讓孩子面向未來――30堂家長必修課》

作者:陳美齡

出版社: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19年5月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19/06/14/010119074.shtml

责任编辑:lei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