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記者11月24日從深圳市口岸辦獲悉,11月23日,深圳口岸2025年旅客通關總量突破2.4億人次,超越2024年全年總量,較去年提前38天達成這一量級,創下歷史同期最快突破紀錄。
亮眼數據的背後,十五運會的火熱舉辦是關鍵增長引擎之一。賽事期間,深圳口岸迎來“觀賽群眾+日常通勤+跨境旅遊”三重客流疊加高峰。
十五運會創新採用粵港澳聯合辦賽模式,全運會歷史上首次跨境馬拉鬆等賽事的舉辦,以及香港賽區超10萬張門票售出、全國超500萬張賽事門票對應的潛在客流,直接啟動深圳口岸跨境往來熱度。
11月15日,全運會歷史上首次跨境馬拉鬆賽事舉辦當日,出入境人員達101.68萬人次,躋身2025年以來14個“百萬客流日”之列,助推口岸客流實現量級突破。
數據顯示,賽事期間深圳陸路口岸週末日均通關量較平日增長超30%,港籍旅客與內地觀賽旅客雙向流動頻繁,客流結構更趨多元,直觀反映大灣區“多城似同城”的融合態勢。
面對賽事帶來的集中客流壓力,深圳口岸提前部署專屬保障體系,以定制化便利舉措破解跨境賽事通關難題。市口岸辦牽頭組織深港15家單位成立通關保障協調專班,將深圳灣口岸、廣深港高鐵西九龍站口岸設為十五運會專用口岸,在旅檢出入境人工查驗通道、小車出境隨員通道常態化設置賽事專用通道,並設立清晰標識引導分流。
針對11月15日跨境馬拉鬆賽事,深圳灣口岸首創“前置查驗+閉環管理”模式,將賽事人員查驗、火種燃料及興奮劑樣本檢測等項目提前辦理,同步調整深圳灣大橋通行規則為人車混行,實現參賽人員、車輛“零延時、零接觸、零等待”智慧通關,平均通關耗時較常規流程減少55%。
賽事期間的客流疏導,離不開深圳口岸在智慧通關領域的長期深耕。目前深圳已有6大口岸實現“免出示証件”智能快捷通道全覆蓋,自去年11月深圳灣口岸率先開通以來,截至2025年10月已服務超1083萬人次,每4名旅客中就有1人選擇智能快捷通道“刷臉”通關,最快10秒即可完成查驗,較人工通道通關效率提升30%,這一日常便利化成果在賽事期間有效緩解了集中客流壓力。
科技賦能讓通關更高效可控,旅客通過“i口岸”微信小程式可實時查詢各口岸客流、通關時間等動態,避免“開盲盒”式等候,該小程式已匯聚超62萬用戶,開通107個服務欄目。11月10日上線的深圳口岸服務網,進一步整合預約停車、特殊旅客預約等37項辦事功能,為觀賽旅客提供全流程便捷指引。
深圳口岸以賽事為契機,將綜合服務便利化推向縱深,讓不同類型旅客都能感受到“通關無憂”。針對境外觀賽旅客,蓮塘、文錦渡等7個陸路口岸配備人工智慧翻譯設備,支持離線9種、在線144種語言互譯,破解非常用語種溝通障礙﹔新增976塊中英文雙語導視標識覆蓋主幹通道,深圳灣、羅湖口岸試點增設四國語言標識,指引更清晰。
功能型服務中心精准對接需求,福田口岸入境服務中心、深圳機場及深圳灣口岸外籍人員綜合服務中心集成支付、文旅、通訊、交通、移民事務等多元服務,為參賽人員、觀賽旅客提供“一站式”服務。
簽証便利度持續提升,外籍人員抵達深圳口岸後30分鐘內即可完成口岸簽証辦理,皇崗、深圳機場口岸實現24小時不間斷服務,口岸簽証“代轉申請”和團體旅遊簽証試點進一步便利境外觀賽群體入境。數據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深圳陸路口岸出入境車輛達946.04萬車次,同比增長16.24%,客流車流的雙爆發,正是口岸便利化投入與灣區融合發展的生動寫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