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近日,深圳的天氣逐漸變得涼爽,全運會的賽事氛圍也愈發濃厚,市民的健身熱情被點燃了,公園裏隨處可見人們晨跑、騎行、徒步的身影。正在舉行的全運會讓深圳公園的“運動含量”進一步提升。
全運會運動員在公園“打卡”,更是讓這股公園健身熱再升溫。11月14日,備戰全運會女子馬拉松賽的運動員李美珍在自媒體上曬出自己在大沙河生態長廊跑步熱身的視頻,還配字幕直誇:“這裏的氛圍和環境真的很難有人不愛呀,絕啦!”不少跑步愛好者在大沙河畔偶遇這位人氣運動員,興奮地曬出合影。
跑步騎行越來越熱
公園是人們休閒和運動的場所,深圳目前擁有1320座公園,名稱中直接冠有“體育公園”“運動公園”“文體公園”的就接近50個。事實上,即便許多公園名稱中不帶有“體育運動”的字眼,大多也都具備運動休閒功能,跑步就是最基本的功能。據2024年統計數字,深圳全市健身步道總長度超3800公里,部分步道都嵌入在公園內部或公園群之間,成為市民跑步的核心場地。例如深圳灣公園、大沙河生態長廊、人才公園的步道相互連通,單程長達20多公里,往返超過50公里,對馬拉松愛好者來說不但“量大管飽”,而且沿途可飽覽河、海、湖以及深圳灣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天際線風景,在幾大跑步軟體上打卡人次都排在全市前列。
如果覺得跑步太累,還可以換成休閒騎行。目前,深圳已貫通休閒騎行道100餘公里,包括寶安固戍碼頭到福田紅樹林的50公里濱海休閒騎行道西段,西麗湖15公里休閒騎行道,光明科學城到中山大學深圳校區的20公里休閒騎行道、15公里鹽田半山休閒騎行道等一批線路。這些線路一經開通,就立即吸引了大批市民群眾和全國各地騎行愛好者打卡體驗。
家住深圳灣附近的陳先生表示,深圳灣公園的跑步和騎行,人氣一年比一年高,現在更是名聲在外,外地親戚朋友來深圳,經常會讓他帶著跑跑步騎騎車,沉浸式感受一下深圳的公園之美、城市之美、運動之美。
智慧跑道無感打卡
除了跑道等設施,深圳的公園更是貼心地為愛好運動的人們提供了許多“後勤保障”,人才公園2.5公里的環湖塑膠跑道上,不但設置了多處直飲水補給點,還配備有洗澡、存包設施,這裏也成了許多跑團拉練的首選之地。在深圳灣公園,除了直飲點,沿途主要景點還設置了自動售賣機,方便長跑愛好者補充運動飲料。
而智慧跑道的設置,更讓跑步有了比賽般的沉浸感。市民掃碼報名後可領取內置晶片的號碼簿,跑步時佩戴號碼簿經過沿途打卡點,無需停留就能無感打卡,系統還會自動採集運動數據。市民沈先生在跑過北灣鷺港感應點時,系統顯示出他的號碼及相應的打卡時間、平均配速等數據。據他介紹,終點的智慧大屏可查看各組別完賽成績排名,賽後還會發放電子完賽證書,有的活動還設有實體獎牌,完賽後用號碼簿感應完賽獎品櫃,就能自助領取。目前,蓮花山公園、筆架山體育公園等多個公園設置有智慧跑道。
專類公園“運動含量”爆棚
深圳“運動含量”最高的公園,要屬筆架山體育公園,它是深圳市屬首個體育專類公園。2023年煥新開園後,已成為不少深圳人的運動勝地。11月16日是週末,秋日的陽光剛剛穿透樹梢,筆架山體育公園裏早已朝氣蓬勃,跑道上奔跑著三三兩兩的身影,羽毛球場和乒乓球場區域,年輕人打球的聲音此起彼伏,孩子在攀爬網、沙池間玩耍追逐……
公園內提供了7片足球場、4片籃球場、6片羽毛球場、3片毽球場、9片乒乓球場、3組健身器材、兒童活動區等。公園相關負責人介紹,“考慮到市民健身需求增長,我們特意強化了親子運動設施,打造全齡友好的開放空間。”
靠近體育公園南門的AR互動大屏前,8歲的紫萱帶著弟弟妹妹跳起來揮舞雙臂,隨著肢體動作螢幕上的西瓜被“切開”,音視頻效果讓他們歡呼雀躍。“同樣的切西瓜遊戲比手機上玩好多了,又能鍛煉身體又有助於擺脫手機依賴。”他們的媽媽拉著露營車,笑眯眯地看著孩子們玩。
筆架山體育公園作為“五園連通”的關鍵節點,通過廊橋與蓮花山、中心公園等無縫銜接,形成了“運動+自然+商業”的微度假模式。市民李先生表示:“上午帶孩子在公園運動,中午去深業上城吃飯購物,下午回來在草坪上野餐,運動、休閒、消費一站式搞定。”他表示,在深圳真切感受到城市對市民健康的重視,尤其是對孩子運動習慣的培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