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鵬城山海間 四季蝶翩躚 深圳現有蝴蝶記錄約240種
作者:趙新明 張銘 竇延文 陳思煒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5-11-13 10:23

【識港網訊】近日,在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大鵬管理局和大鵬半島生態文明建設公益基金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人員通過在蝶類調查樣線周邊種植耳葉馬兜鈴,促進裳鳳蝶野外種群繁殖已初見成效。調查發現,裳鳳蝶幼蟲在耳葉馬兜鈴上化蛹成蝶,並振翅飛向了大鵬新區廣袤的山野。“這個個案令人鼓舞!”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大鵬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說,它驗證了該種保育方式確實具有一定成效,只是種下幾株寄主植物,就能為裳鳳蝶提供一個安居之所,讓它們在野外繁衍生息。

目前,全市已記錄蝴蝶約240種,還有著許多錯落有致的蝴蝶園、極具特色的迷蝶小徑……

 

何處觀蝶?

遍佈山林城間的自然密碼

 

深圳作為亞熱帶濱海城市,憑藉其得天獨厚的生態系統,為蝴蝶提供了絕佳的棲息地。相關統計顯示,深圳現有蝴蝶記錄約240種,約占全國種類的十分之一。

“在深圳,從3月到11月期間都可以看到各種蝴蝶。”觀蝶愛好者、市民秦先生的鏡頭裏,目前已收錄了巴黎翠鳳蝶、美鳳蝶、柑橘鳳蝶、碧鳳蝶等150種深圳本地常見的蝴蝶。

這片生態沃土仍在不斷孕育新的驚喜。今年9月,深圳首次記錄到細灰蝶,這種翅膀反面具有獨特黑白斑紋的小型蝴蝶,為本地生物多樣性再添新證。而就在近日,國內最大蝴蝶裳鳳蝶的幼蟲在耳葉馬兜鈴上化蛹成蝶,並振翅飛向了大鵬新區廣袤的山野。

據悉,裳鳳蝶是我國最大型的蝴蝶,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具有極高的生態價值、科研價值、觀賞價值和生物多樣性指示意義。

自2022年起,大鵬新區連續3年開展蝴蝶多樣性調查工作,已記錄到的蝴蝶有174種,約達到深圳市記錄蝴蝶種類總數的79%,其中,記錄到兩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蝶類,分別為裳鳳蝶和金裳鳳蝶。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在秋季,蝴蝶多樣性最高。

深圳觀蝶首選在哪里?記錄的數據給出了答案。

2025年5月,深圳市公園管理中心發起了深圳物候記錄公民科學活動,並鼓勵市民觀察記錄深圳自然物候。其中,梧桐山國家森林公園以記錄44種蝴蝶冠絕全市。梧桐山風景區生態資源豐富,生物鏈完整,不僅常見蝶類繁盛,更吸引了珍灰蝶、青園粉蝶等“貴客”定居。其中,尤以“蝴蝶穀”聞名於愛好者群體。

“在蝴蝶穀中看到藍色的蝴蝶,真是這趟梧桐山之行的驚喜。”在社媒平臺上,市民與蝴蝶偶遇的分享並不鮮見,這些自發的記錄與讚歎,構成了梧桐山獨特的“民間觀察筆記”。

此外,恩上古村生態公園、銀湖山郊野公園、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亦是蝶影紛飛的熱點。據悉,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內,芒果、柑橘等果樹吸引著柑橘鳳蝶、尖翅翠蛺蝶悠然棲息。仙湖植物園的蘇鐵園,每年夏季更上演數十只曲紋紫灰蝶繞樹飛舞的奇觀。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梧桐山蝴蝶穀區域目前常設封閉管理並有安全警示標識。對此,有關部門解釋並提醒道,該地現有土路屬於野徑,加上雨季邊坡隱患,存在安全風險。據悉,為了給市民遊客提供一個更加安全、舒適、規範的觀蝶環境,有關部門目前正在加緊研究有關蝴蝶穀區域路徑建設工程的立項事宜,推動上山園道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融合發展。

 

為蝶安家

打造城市裏的生態“會客廳”

 

對於裳鳳蝶在大鵬新區“安家”,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大鵬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說,它驗證了該種保育方式確實具有一定成效,只是種下幾株寄主植物,就能為裳鳳蝶提供一個安居之所,讓它們在野外繁衍生息。

蝴蝶,被譽為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品質的“指示生物”,是一座城市生態健康的直觀體現。深圳的實踐是將生態保護融入城市肌理,為這些小精靈精心營造家園。

截至2024年底,9座各具特色的蝴蝶園已如明珠般散落在深圳的公園綠意中。梅林公園的“飛花穀”、雲海公園的“蝶變雲穀”、僑城北公園的“迷蝶小徑”……這些名字詩意的空間,不只是觀賞點,更是功能完整的蝴蝶棲息地。它們通過科學配置蜜源植物和寄主植物,滿足蝴蝶成蟲采蜜與幼蟲生長的不同需求,成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生態“補丁”。

“深圳的公園裏蝴蝶很多,一般用手機都能拍到。”市民秦先生的體驗印證了這座“千園之城”的生態打造下,蝴蝶觀測不再是深山專享。

從全域公園到郊野綠道,從濕地公園到城市陽臺,生態空間的精細化營造,讓市民與自然的邂逅變得日常而愜意,也向世界展示了一座現代化超大型城市與自然共生的可能。

 

共赴“蝴蝶之約”

從市民科學到國際交流

 

深圳的蝴蝶保護,不僅關乎一方水土,更連接著更廣闊的科學視野與合作網絡。

2022年,深圳的一群蝴蝶愛好者便自發在梧桐山、鳳凰山、陽臺山等地開展了上百次蝴蝶記錄活動。2025年的深圳物候記錄公民科學活動中,首期蝴蝶專題活動便吸引了公眾在61個公園上傳523條數據。從旁觀者變為生態監測的參與者,市民的每一次記錄,都在為城市生物多樣性資料庫添磚加瓦。

2024年10月25日,深圳舉辦了首次斑蝶標放行動。作為內地首個加入國際斑蝶標放網路的城市,深圳開始系統性地追蹤斑蝶遷飛之謎。這項行動不僅為區域乃至全球的斑蝶遷徙研究提供了關鍵數據,更搭建起深港兩地乃至國際同行交流與合作的橋樑,使蝴蝶保育成為一項跨越邊界的共同事業。

從APEC徽標上象徵合作振翅的蝴蝶意象,到深圳山林城園中真實躍動的精靈,從市民手機裏的偶然記錄,到國際標放網路中的科學數據,深圳以其生態實踐證明,一座現代化都市的澎湃活力,不僅體現在經濟的騰飛,更在於與萬千生命共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智慧與從容。

责任编辑:liang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