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唱着「朋友你別流淚,微笑比哭更美」,在新疆烏魯木齊市奧體中心綜合體育館舞台聚光燈下,略顯疲態的音樂人刀郎眼濕濕,淚別歌迷。這是昨(12日)晚,刀郎「山歌響起的地方」全國巡迴演唱會(烏魯木齊)第四場、也是這個持續火熱一年多的現象級文化活動最後收官演出時的動人一幕。
從2024年9月成都站啟航,刀郎「山歌響起的地方」巡迴演唱會走過21城。當山歌唱響,小調情長,46場巡演場場爆滿,每次都引起萬人大合唱的巨大聲浪,開啟「演藝+文旅」的聯動盛宴。
演唱會於昨晚9時正式拉開帷幕。晚7時許,記者在外場區域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刀迷們早已蜂擁而至,或聚在一起打卡拍照,或盡情放歌,或對着手機鏡頭現場直播……歌聲、歡笑聲、喧鬧聲把烏魯木齊市奧體中心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自去年啟動「山歌響起的地方」全國巡迴演唱會以來,刀郎旋風可謂席捲大江南北,屢屢上演「一個人帶火一座城」的現象。此番收官演出,恰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及國慶中秋8天長假,一波又一波的「刀迷」包專機、坐專列湧至烏魯木齊。
「自《羅剎海市》開始,『刀郎熱』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化現象。」知名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接受《大公報》採訪指出,刀郎再次席捲樂壇並非偶然,他的歌曲不僅契合了今天大眾的審美心態,同時亦有自己獨到的追求創造,意蘊深長,越咀嚼會覺越有味道。
因應不同城市歌單設計用心
「君住在錢塘東,妾在臨安北。君去時褐衣紅,小奴家腰上黃。尋差了羅盤經,錯投在泉亭。奴輾轉到杭城,君又生餘杭。」今年3月,「山歌響起的地方」巡迴演唱會在杭州奧體中心體育館以一首《花妖》開場開唱,琵琶、二胡、笛子等民族樂器共同編織出悠揚的樂聲,吸引大批歌迷湧入杭城打卡觀演。從北京站的《北方的天空下》到濟南站的《沂蒙山小調》,從杭州站的《花妖》到重慶站的《船工號子》,巡演每到一地,刀郎演唱會的歌單設計都頗為走心,在上海站演唱會,他還特別創作新歌《鴻雁于飛》,吳儂軟語中再拓國風音樂邊界。
新疆作為刀郎生活了近二十年的第二故鄉、烏魯木齊作為刀郎成名發跡的福地,刀郎演唱會也是更顯誠意和用心。四場演出數量的規格比肩在首都北京演出;曲目方面更是「含疆量」最足:除了《2002年的第一場雪》、《關於二道橋》等膾炙人口的歌曲,反映烏魯木齊和新疆生活的《五一夜市的兄弟》《新疆好》《去伊犁的路上》《天山青松根連根》等也首次列入演出名單。
張頤武指出,刀郎從二十多年前那首《2002年的第一場雪》開始為老歌迷所認識,中間十餘年沉寂,將大量時間用於民歌搜集,新創作歌曲挖掘中國各種不同的傳統文化,更有典雅的新韻味,這也是刀郎演唱會的獨到之處與魅力所在。加之「草根逆襲」的非凡經歷契合當下很多年輕人的情感需求,讓他的演唱會持續收到關注。「刀郎的演唱會一票難求,啟示演出市場:相比花哨的宣傳,真正打動人的還是心靈共鳴。」張頤武表示。
歌迷「海陸空」全方位應援
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婦孺稚童,總有一首刀郎的歌曲「聲」入人心。巡迴演唱會期間,一位洛杉磯華人「刀迷」三次直飛回國看刀郎,另有粉絲租用懸掛祝福橫幅的直升機盤旋,並包下遊輪組織江面合唱,「海陸空」全方位應援。演唱會現場經常座無虛席,未購到票的粉絲則堅守場外,自帶裝備組成「第二現場」大合唱。
湖北省楚商聯合會秘書長蹇宏是眾多「刀迷」中的一位,今年以來,他先後參加了刀郎在武漢、南昌、海口、南寧、重慶、宜昌等多地的演出。蹇宏對《大公報》表示,以往歌星演唱會上,少有人像刀郎一樣經常把二胡、嗩吶、笛子等眾多傳統樂器帶上舞台。刀郎不僅是一個歌手,更是一位藝術家,觀眾在他的歌裏經常能看到《詩經》《楚辭》《聊齋》等中華文化裏經典唯美的部分,他用唱詞把中華傳統文化唱了出來。
北京工業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王國華對《大公報》指出,刀郎巡迴演唱會火爆,顯現出高品質演出具有廣闊市場,能夠激發巨大文化消費潛力。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刀郎演唱會僅武漢、南昌兩站就創造直接經濟價值9.8億元(人民幣,下同),間接拉動消費逾25億元。演唱會顯著促進各地文旅消費,以濟南站為例,兩場演出吸引數萬名觀眾,帶動酒店訂單增長67%、景區門票增長75%。歌迷常為一場演唱會,奔赴一座城。演唱會期間,各大旅遊景區紛紛推出免票、半價等聯動優惠政策,開啟「演藝+文旅」的聯動盛宴。通過線下巡演帶動城市消費熱潮,刀郎演出成為多地拉動經濟的文化引擎。
刀郎巡迴演唱會城市路線圖(部分)
2024年
9月21日、22日 成都站
11月8日、9日 澳門站
12月28日、29日,2025年1月4日、5日 北京站
2025年
2月14日、15日 濟南站
3月1日、2日 上海站
3月15日、16日 杭州站
6月21日、22日 重慶站
10月4日、5日,10月11日、12日 烏魯木齊站
「新疆永遠是我歌唱的主角」

巡迴演唱會最後一站設在烏魯木齊,刀郎回到了他初唱山歌的地方。
1996年赴疆前,刀郎以本名羅林從事鍵盤手和幕後音樂工作,後因結識新疆姑娘朱梅(現任妻子)遠赴西北。2000年開啟從幕後走向前台的人生轉折。據他當時的朋友、時任武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指揮部政治部文工團樂隊指揮的石明回憶,羅林為歌舞劇《艾德萊斯情思》專門編排錄製的新疆民歌《吐魯番的葡萄熟了》,在當年全軍文藝匯演中獲一等獎,由此開始成為集彈、寫、唱於一身的音樂人。
2004年,主打《2002年的第一場雪》的專輯紅遍全國,他也正式啟用「刀郎」藝名──源自天山南北採風時鍾情的世界級非遺「刀郎木卡姆」。同年,張藝謀邀刀郎助陣《十面埋伏》宣傳,在北京演唱該曲,並由此進入主流視野。
但刀郎始終眷戀新疆,直言「無論走過多少地方,對於新疆的愛和歌唱從不曾改變。」「新疆永遠是我歌唱的主角。」
在今次烏魯木齊的演唱會上,刀郎不僅現場打起手鼓唱起《最美的還是我們新疆》,演繹具有濃郁「世界級非遺」新疆維吾爾十二木卡姆風格的歌曲《命運的賽勒克》;徒弟徐子堯也獨唱新疆哈薩克族民歌《燕子》、並與刀郎合唱由維吾爾族經典愛情故事改編的《艾里甫和賽乃姆》;團隊「大管家」張旖旎首次獻聲,以獨唱形式帶來維吾爾族民歌《阿爾頓江》。
與「刀迷」大合唱《我愛你,中國》
刀郎還邀請昔日新疆舊友、「80後」小提琴演奏家薛嬌嬌,作為嘉賓演繹小提琴版的《手心裏的溫柔》。此外,刀郎復刻了早年間在南北疆巡迴演出時的傳統,以自己回歸鍵盤手「老本行」伴奏的形式,邀請現場萬人觀眾合唱《我愛你,中國》。燈光下觀眾揮舞手臂,淚光閃爍,深情而激昂的歌聲響徹烏魯木齊奧體中心。
據了解,刀郎在烏魯木齊的四場演唱會,五萬張門票在多個售票平台上甫放售即秒光。新疆也是拿出了所有的熱情來迎接。當地文旅部門推出一系列惠及全國遊客的優惠措施。例如,憑刀郎演唱會憑證,遊客就能享受全疆45個景區景點免門票或折扣,77家酒店民宿房價5至9折,263家餐飲企業消費5至9.5折。全疆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場館持續免費開放、延時開放。這一系列操作背後,是超過5億元(人民幣)的旅遊促銷資金和營銷資源投入。
巡演數度哽咽 感念「刀迷」

歷經一年的刀郎巡迴演唱會,湧現出多個令人動容的瞬間。
去年10月,一名粉絲在社交平台發起「萬人簽名送祝福」活動,號召「刀迷」線上為刀郎澳門場演出簽名送祝福。半個月後,長達99.99米的刀迷簽名橫幅亮相澳門銀河綜藝館,設置為99.99米有兩層含義,其一澳門回歸祖國為1999年,其二代表「刀迷」對刀郎的愛長長久久。
今年6月22日重慶演出恰逢刀郎生日,儘管當天大雨傾盆,卻澆不滅「刀迷」的熱浪,當萬人同頻高喊「生日快樂」,刀郎眼中泛起淚光。他含淚唱起《謝謝你》,六次抱拳向台下深深鞠躬,與伴唱團隊一起默契比出「我愛你」手勢。
官媒點讚|作品融入人文關懷引共鳴
刀郎巡演引爆文旅熱潮,內地官媒接連點讚這種「現象級」的文化賦能。今年初,《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文章,稱刀郎的音樂幾乎成為一種「傳奇」,指出「刀郎演唱會不設主持人,沒有伴舞,沒有華麗的演出服,包括刀郎在內的全體演職員着日常生活裝,去繁就簡,讓觀眾將注意力完全集中於音樂本身,體現出樸素的台風」,並肯定「刀郎的音樂並不一味追求大製作、大投入,聽眾定位也不限於低年齡層的『粉絲』,而是力求喚起更廣泛的大眾共鳴。」
新華社門戶網站「新華網」也發布深度報道,高度評價刀郎專輯《山歌寥哉》的文學性和藝術價值,認為其給受眾帶來了非常新穎的聆聽感,「從《羅剎海市》《翩翩》《未來的底片》等歌曲中,我們可以聽出刀郎強烈的人文情懷。優秀或者說偉大的歌曲,留給我們的是對這個時代、社會和現實的思考,能讓我們從中感受到人性的美,感受到時代的變遷與人心的溫度,感受到對歷史的審視與反思。」
此外,文化和旅遊部旗下「文旅中國」客戶端多次在國慶獻禮、城市宣傳等重要活動中使用刀郎的音樂作為背景,認可刀郎的音樂在促進文旅融合、傳遞家國情懷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