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官商民攜手 為百年古樹贏得一線生機
2025-10-04 19:35

【識港網訊】「大葉合歡是水景花園的靈魂,無數人的共同記憶,它曾見證大學教授帶領學生在此學習、研究,承載着自然與文化的雙重意義,是無數街坊晨練的夥伴和老朋友……」這段來自民間的請願帖,呼籲市民們一同拯救在颱風「樺加沙」中倒塌的百年古樹。一時間,古樹倒塌的消息和照片迅速引發關注,香港和內地網友在臉書和小紅書等社交媒體上,紛紛自發向康文署、樹木辦等部門留言求助,香港媒體也跟進報道,上萬人寄望古樹「堅強地活下去」。

這棵樹齡逾110年的大葉合歡古樹名列香港最古老的一批樹木。該樹自1970年九龍公園落成便扎根於此,並於2004年入選香港「古樹名木」名冊。它高達15米,樹冠約17米,樹幹直徑逾1.3米,栽種於1米多高的「泥膽花盆」中,此次倒塌導致80%根莖斷裂脫出,情況危急。政府等多個部門迅速響應,委託商界建築商利用機械扶正,加固護養,終於在10月3日完成初步救援工作。

 

政府等多個部門迅速響應,委託商界建築商利用機械扶正及加固護養。(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周傾芫攝)

 

官商民協作:民意推動下的高效機制

在各方關注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第一時間委託「中國建築社區應急義工隊」協助搶救。中國建築國際集團副總裁、社區應急義工隊常務副總指揮(行動)黃江指示義工隊進駐現場。

康文署在審視古樹的健康及結構狀況,並綜合其受損程度、施工方法及現場環境等因素後,在中國建築社區應急義工隊的協助及專業技術支援下,制定合適的保育方案,包括使用移動式起動機將樹木扶正;以鋼架加設穩固系統為樹木提供額外的支撐;此外,亦會擴闊花槽並增加泥土以改善樹木生長環境。

中建香港中九龍幹線——啟德東工程項目負責人、九龍區義工隊副隊長陳長卿回憶,9月26日晚中建公司接到通知後,27日早上8時30分與政府多個部門研究方案,中午確定計劃。28日方案獲政府批准,政府成立官商跨部門協調小組,連夜開工。30日晚成功扶正樹木,10月2日完成固定,3日下午移交政府進行後續保育工作。

此次行動累計出動義工261人次、107部車次/機械,支援沙包1,050個。經由多部門政府人員迅速回應,商界積極配合,民意最終得到了落實。

 

經由多部門政府人員迅速回應,商界積極配合,民意最終得到了落實。(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周傾芫攝)

極限挑戰:成功率不到20%的「樹木手術」

實際扶正搶修過程中難度極大,成功幾率低於20%。古樹自重約40噸,根繫已出現大面積空洞,主幹也有空心化跡象,作業現場狹窄,加上有水池阻隔,起重機最近需相隔65米發力,稍有不慎可能造成二次傷害或安全風險。

為此,義工隊採取了4項防護措施:用麻布袋覆蓋根繫鎖水補濕;邀請兩家園藝公司專家參與擬定方案;調配兩架大型吊機測算模擬斜拉方案;修剪樹冠並設置30米圍擋。同時,團隊捨棄金屬吊索,採用可承重30噸的帆布繃帶加「金剛圈」承托方案。

9月30日14時許,義工團隊利用最大承重120噸的吊機緩慢吊起樹幹,每抬升10至15度便暫停調整受力點。歷經五個半小時,古樹終於被扶正。樹木辦工作人員在工程結束後回收了一段破碎樹根,發現根繫已呈糟朽狀態,可見扶正作業對受力控制的要求極為嚴苛。

康文署日前回應大公文匯全媒體透露,有關工作已進入最後階段,目前正進行擴闊花槽的工程,預計將於本周末完成。由於樹木大部分根部已嚴重受損,其復原進度仍有待觀察。康文署會密切留意樹木的生長情況及復原進度,採取合適的護養方案,盡力保留古樹。

 

古樹自重約40噸,根繫已出現大面積空洞。(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周傾芫攝)

 

市民心聲:城市記憶得以延續

市民對搶救行動反應熱烈。一位老大姐表示,她每天晨練都看到這棵樹,樹木倒塌令她難過,但大家合力拯救又給了她希望。

現場設置的留言板上,市民寫道:「這棵大樹充滿回憶,是我曾經的約會點」「小時候在這裏等過媽媽」「祝國泰民安,祝古樹長青」……還有市民表示因痛心古樹倒塌,曾寫信給康文署,並得到了回應。

 

樹藝專家:古樹倒塌是否值得救?

樹藝專家和長春社總監蘇國賢表示,搶救後未來兩年是關鍵觀察期,需關注根繫腐爛和再生情況。他指出,評估倒塌樹木是否值得搶救,首要標準是對市民是否造成危險,其次要看樹木的保育價值。

康文署回應大公文匯全媒體查詢表示,按照有關樹木護養的安排指引,每年會進行至少兩次詳細的風險評估,以監察樹木情況並採取相應護養措施。如發現古樹因颱風或惡劣天氣受損,會迅速檢查其健康及結構狀況,並採取固定或修剪等措施。然而,若樹木受損嚴重而對公眾構成危險,在沒有其他有效改善方法而且緊急的情況下,康文署會盡快移除有問題的樹木。在非緊急情況情況下,會先諮詢發展局樹木管理辦事處及相關區議會,並在獲得同意後安排移除工作。

蘇國賢亦讚賞此次官商民合作行動迅速,利用民間大型機械和技術是一大突破,這一機制值得記錄,也為未來積累不同樹種保育經驗開創良好開端。

 

企業義工隊:官商協作機制下的社會擔當

中國建築國際副總裁、社區應急義工隊常務副總指揮(對外聯絡)、立法會議員陳恒鑌指出,此次古樹搶救行動展現了央企的社會擔當。他強調,企業常設義工機制是實現快速回應的重要基礎。

中國建築國際成立的社區應急義工隊,前期已有650餘名員工積極回應加入,下設7支義工隊伍,包括港島、九龍、新界東、新界西、離島五大區域義工隊,以及機電、玻璃幕牆兩支專業應急義工隊,為社區提供意外發生後的幕牆維修、基建支援等服務。在益豐大廈停電事故中,義工隊第一時間為居民無償搶修並恢復電力,就是一個例子。

此次大葉合歡古樹的搶救行動,不僅為百年古樹爭取了一線生機,更體現出官商民協作的力量,讓香港社會「保育自然」和「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彰顯。

完善選舉制度後,社會各界團結一致,官商合作不再被抹黑,良好的社會氛圍讓企業敢於做好事、勇於承擔責任。通過將企業專業優勢與地區工作相結合,既能及時回應市民關切,又能讓社會感受到政府對民意的重視。官商民協作的模式,在由治及興的新時代,必將更好地服務香港市民。

责任编辑:liang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