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支持惠民科研,運用創科基金引入新科研技術義肢,並推出兩年計劃,全額資助在本港截肢的人士免費配置使用新科技義肢。內地「杭州六小龍」之一的獨角獸科企強腦科技昨日正式落戶數碼港,建立亞太研發基地與國際商貿中心,並為香港提供新科技義肢服務。該公司並與香港理工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探討共建聯合研究中心,聚焦腦機接口智能義肢技術落地與應用,推動腦機接口技術在亞太地區的應用與產業化。該公司負責人表示,公司目標在未來5年至10年內,為100萬肢體殘障人士提供智能義肢,並讓1,000萬飽受神經疾病的患者受益於其技術。
強腦科技創立於2015年,是首間入選哈佛大學創新實驗室的內地團隊,亦是內地首間「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的獨角獸企業,成功研製全球首款量產直覺控制智能仿生手。強腦科技在康復、大健康、人機互動等領域具有領先優勢,擁有460多項專利授權,包括腦機接口領域核心發明專利250多項,位居全球前列,並已在殘疾人康復與腦疾病康復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

強腦科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韓璧丞在致辭中回顧公司十年發展歷程,並強調香港作為國際科研樞紐對其全球戰略的重要意義。他表示,特區政府政策與強腦科技使命高度契合,行政長官李家超今年4月曾到訪強腦科技內地總部,令團隊深受鼓舞,增強了強腦科技落地香港的信心和決心。
以港作樞紐拓展亞太地區
韓璧丞透露,強腦科技現有業務近半來自海外市場,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與新興科技中心,具備聯通全球的獨特優勢。未來強腦科技將以香港為樞紐,推動腦機接口技術在亞太地區的應用與產業化。公司目標在未來5年至10年內,為100萬肢體殘障人士提供智能義肢,並讓1,000萬飽受神經疾病的患者受益於其技術。
特區政府義肢資助促發展
關於香港市場規劃,韓璧丞表示,該公司將與香港理工大學開展深度合作,將結合理大在康復領域的科研優勢與強腦科技的腦機接口技術,為截肢者提供殘肢檢測、訂製安裝、康復訓練的一體化義肢服務。此合作模式亦響應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的「惠民科研」方向,首階段將聚焦本地殘疾人士群體需求。韓璧丞認為,特區政府新推出的科技義肢資助計劃具有重大意義,將使技術惠及更廣泛基層群眾。強腦科技亦將在香港建立常態化服務體系,提升本地技術落地與產業化能力。

未來將有更多殘疾人受惠於腦機接口技術。據韓璧丞介紹,腦機接口技術具備平台化特性,未來除現有智能義肢、自閉症干預、睡眠改善等產品外,理論上可延伸至聽覺、視覺等多種感官功能修復。比如,結合神經耳蝸與腦機接口技術,有望為聽障人士提供創新解決方案。
數碼港行政總裁鄭松岩同場表示,強腦科技在康復醫療、人機交互及「具身智能」等領域具領先地位。其進駐數碼港後,將與數碼港現有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形成深度協同。此合作將促進「政產學研投」多方聯動,具體展現在技術落地、市場拓展與國際融資等方面,並實踐特區政府「惠民科研」政策目標。
夥理大推動義肢落地應用
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指出,將與強腦科技共同推動智能義肢技術在香港的落地應用。他強調,此合作將結合理大在醫療康復領域的科研優勢與強腦科技的腦機接口技術,響應特區政府「惠民科研」政策,切實改善截肢者生活品質。理大將發揮義肢矯形科學優勢,為智能仿生手與仿生腿提供配置技術支持。他期待通過產學研深度融合,讓腦機接口技術真正惠及社會大眾。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數碼港主席陳細明等出席啟動儀式。
佩戴者即席揮毫彈琴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到,新科技對截肢人士的活動有突破性幫助,新科研技術義肢內配傳感器,無須植入任何體內配備或線路,能識別套在義肢內肌肉的神經信號,指揮義肢動作。佩戴者經訓練後可做日常動作,包括自如書寫、演奏樂器等。在強腦科技昨日進駐數碼港啟動儀式上,強腦科技亦公開展示其首款量產非侵入式智能仿生手與仿生腿,並由佩戴者現場演示義肢手寫書法、彈琴等活動。
仿生腿可適應攀岩游泳
展示環節中,一名因意外失去雙臂的倪姓使用者透過仿生手執毛筆書寫「惠民科研」四字,其動作精細到可獨立控制單根手指。另一名周姓使用者則以仿生手彈奏電子琴,展示義肢在藝術表達中的應用。此外,一名仿生腿佩戴者穿戴智能仿生膝進行行走與運動演示,技術團隊稱該設備整合人工智能與腦機接口,可適應攀岩、游泳等高強度活動。
根據現場資料,中國現有約500萬肢體殘障人群,其中多數人因傳統義肢的功能限制而難以參與社會活動。強腦科技稱,此系列義肢採用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透過穿戴設備捕捉肌電與神經電訊號,轉譯為機械指令。相較傳統需開顱植入電極的技術,此方案可大大降低使用門檻與醫療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