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9月18日,行政長官李家超到立法會出席施政報告答問會。他強調,改善民生是其施政最終目標,而經濟增長是改善民生的基礎,二者相輔相成;他又指今年施政報告結合了政府謀劃和民間智慧,並感謝每位提供意見的市民及議員。會上,多名議員關注外勞影響本地勞工就業情況,亦有就其他有關AI應用、房屋、醫療、社福、文體等議題提問,李家超逐一作了回應。
李家超表示,今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十五五」規劃的謀篇布局之年,香港須對接國家戰略;他上任以來積極推動社會改革,以發展改善民生,不同範疇都見到成效。
李家超指出,經濟發展的紅利和民生改善的紅利兩者有相連關係,產生的聯動效應有快有慢,香港發展經濟會帶來更多就業,高質量發展會創造更多優質職位,帶動工資上升。在這個聯動關係中,有些行業可以較快獲得紅利,例如金融貿易等,有些行業受益可能較為間接,但最終都會獲得紅利。他強調,建立以結果為目標政府的重要性,通過政策實踐,疏通紅利轉化樽頸,縮短效益實現時間,讓更多市民更快更多地受惠於經濟發展。
堅守本地就業優先政策
答問會上,多位議員向李家超提問。民建聯議員梁熙關注到餐飲業及建造業失業率達到7%,問政府「會否考慮就輸入外勞設計『熔斷機制』?」李家超回應,一定會堅守本地就業優先政策,並解釋2023年60歲以下勞動人口較2018年少了30萬人,政府才決定輸入外勞。他又稱,很反對有人濫用機制,因此施政報告提出針對侍應及初級廚師「施手術」,增加本地招聘的工作;其次是保安局要加大力度打擊黑工,當局會動態留意及看緊情況。
工聯會議員梁子穎提問政府如何協助市民就業?李家超指出,施政報告有專章着墨產業引入和發展,尤其是高端產業以及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這對勞工在創造就業方面有積極作用,同時收入亦會較高。他舉例說,引入香港從前沒有的飛機拆件公司,這條產業鏈有上下游,還可有貿易、教育等,之後的產業發展有很大空間。他總結稱,政府引入不同產業是希望可以改變結構,不要只在服務業如此單一,若有不同產業,就可以有很多穩固職位,確保勞工收入。
勞聯議員林振昇指:目前失業率上升至3.7%,倘若繼續上升至4%,或部分行業若到7%至8%,他問政府會否有其他保就業措施?李家超回應強調,政府會確保本地就業優先,並打擊黑工,並動態留意實際情況,做到嚴格審批。
最好做到「樓等人」
有立法會議員關注公營房屋大單位較受歡迎,李家超對此表示,政府目標是沒有房住的要有房住,有房住的最好是自己的房,自己的房屋最好是愈來愈大,形容目前是正面及進步中。他強調,要按部就班,因地制宜,而最終目標應是更好。希望先解決輪候公屋時間長的問題,現時是5.1年,政府下一個目標是4.5年,最好做到「樓等人」。
李家超又回應議員有關強化康復治療統籌及服務的提問。他表示,醫療投入排在政府開支第二位,每天的醫療開支涉款3.1億元,當中部分涉及醫療康復,如有能力加大一定會再加大,希望更有效使用資源。
冀AI改善程序提升效率
此外,李家超在回應民建聯議員李慧琼有關AI提問時表示,希望設立「AI效能提升組」,以AI作催化劑,刺激不同部門,在工作程序提升效率及重組流程,改變政府或社會工作程序。他亦希望先在較容易接觸公眾的工作上使用AI,當收到市民回饋後就能知道政策方向是否正確,例如申請牌照服務有無加快等。
施政報告提及重新檢視香港大球場定位,與啟德體育園發揮協同作用。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議員霍啟剛關注:政府會否與市場探討一個「官商學民」的共贏合作模式去營運大球場?李家超表示,場地運用是本港多年來的樽頸,而啟德體育園令香港「升呢」,文體旅局很關心如何釋放大球場價值,相信智慧在民間,歡迎大家提意見。
陳茂波:北都未來重點引入產業和重大項目
昨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副司長黃偉綸,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出席記者會,簡述新一份施政報告有關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等措施。陳茂波表示,北都基本規劃及基建工程進行得如火如荼,產業用地陸續推出,未來工作重點是引入產業和重大項目。
為加快推展,陳茂波指,需簡化流程,拆牆鬆綁,便利引進企業及發展產業,這需要相應的頂層治理體制,而由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親自主持的北都發展委員會,下設三個工作組,總的來講是要做到靈活快捷,促進提速落實加快發展。
其中,陳茂波負責領導委員會下的發展及營運模式設計組。他指,北都面積達到香港約三分之一,有四大區域,各有側重,發展期跨越20年。因此,發展及營運模式需多元創新。在保留北都發展主導權方面,可在股權「揸細股」(持有少數股權),但擁有較大投票權、甚至是擁有否決權的方式體現出來。他舉例稱,日後政府可決定成立園區公司的董事局人選,以至可以就董事局的權力設限,訂明在作出決策,要事先取得港的同意。對於園區公司企業管治問題,園區利潤歸屬港府,但是否獲得分紅將留有彈性。
陳茂波指,小組會以開放創新態度,審視最適合北都不同園區和地塊的發展方案,加速產業進駐。
陳茂波(中)聯同黃偉綸(左)和甯漢豪(右)舉行記者會,闡述《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有關推動北部都會區和產業發展措施。(政府新聞處)
甯漢豪:下季推洪水橋片區試點
施政報告提出以「片區開發」模式發展北都,甯漢豪表示,首個位於洪水橋的「片區」試點將於下季招標。之所以選擇洪水橋作為首個試點,是該幅土地鄰近興建中的港鐵洪水橋站,而該幅土地佔約10多公頃,屬商業用地。她透露,該「片區」將採用「雙信封制」,因片區內有產業用地成分。
對於施政報告提及北都將參照內地「1.5級開發」概念,甯漢豪解釋,因在片區興建產業設施,往往需要數以十年時間,加上產業和經濟發展都會隨時間改變,因此作出上述安排,讓發展商無須「一步到位」地完成興建。
對於日後北都採取直接批地方式,甯漢豪表示,相關用地仍需經行政會議審批後,再經過其他法定程序方能發展,強調過程「開誠布公」。
另外,對於明年完成專屬法例立法目標,甯漢豪稱,待北都專屬法例通過後,將授權港府成立園區公司。陳茂波則稱,專屬法例通過後,將適當授權以簡化法定程序,讓發展步伐走得更快,如加快建築圖則審批、放寬規劃限制、靈活處理土地賠償等。而首筆專項撥款要立法會批准,隨後注資將按各園區公司決定如何運用資金,但強調政府會保留主導權,確保符合原定的產業和招商引資方向。
香港有獨特優勢發展黃金交易中心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到,爭取香港黃金倉儲容量3年超越2000噸,打造區域黃金儲備樞紐。昨日,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回應指,有關目標包括機管局計劃未來數年將倉儲容量由150噸增至1000噸,以及金融機構的倉儲。他表示,金融機構倉儲具體發展要視乎需求,若有機構希望在私人市場層面參與,政府會有專門隊伍促成。
許正宇:機管局未來黃金倉儲量將增至1000噸
許正宇表示,雖然亞洲區內已有城市發展成黃金交易中心,但香港有獨特優勢,本身政策亦有利相關發展。市場不確定性令投資者尋找避險資產投資,黃金是其中一個選擇,這給予香港把握發展黃金市場增長的機會。他又指,香港發展黃金交易中心可滿足家族辦公室對投資多元化的需求,亦配合香港發展資產管理業務的政策。
施政報告提及研究在合適場景下以人民幣支付政府開支,許正宇表示,目前港府以人民幣支付的量不多,已實行的包括政府在內地買服務時以人民幣作支付,都是個別以相關交易及情況作安排。他說,新公布的措施是自然延伸,不同渠道收取人民幣後,支付上亦要有配對方案,措施亦為日後人民幣櫃台納入港股通,以及以人民幣收取印花稅作相關安排。
施政報告提出調整「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的房地產投資額,提高非住宅物業的算入額至1500萬元,住宅物業的算入額維持1000萬元,但成交價門檻由5000萬元下調至3000萬元。許正宇表示,主要目的是希望計劃更有彈性,投資者可靈活計劃資產配置。
丘應樺: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壞帳率較預期低
施政報告延長「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八成擔保貸款申請期和「還息不還本」安排,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表示,截至今年7月,計劃下的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壞帳率為17.2%,較預期低。他說:「其實經營環境是困難的,當局也會很小心監控這個壞帳的情況,九成擔保我們已經取消了,為何會八成加碼,最主要是因為經營環境需要。八成擔保來說,企業可借到1800萬元,九成擔保只能借到900萬元。所以,這對中小企資金流動可能幫助更大,也要看實際營商環境來決定。」
丘應樺又透露,位於馬來西亞的經貿辦年底將開始運行,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德設經貿辦仍在商談中。政府亦會視乎實際情況,考慮設立其他經貿辦,目前在東盟的涵蓋層面已足夠,至於正計劃重組現時經貿辦覆蓋的國家和範圍,亦會適時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