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香港行政會議召集人、亞洲金融集團總裁陳智思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表示,高鐵香港段即將通車,可望拉近香港與內地城市間的距離,再加上快將開通的港珠澳大橋,將有助香港在經濟上與內地進一步融合,有助構建一小時生活圈的概念。他笑說,40年前有誰會想到什麼一小時生活圈?哪會想到往返內地會是如此容易、快捷?應該說,當時沒有多少人會預計到內地的發展一日千里,內地與香港的交流會是如此頻繁。
他更以保險為例,過去5、6年香港保險業的發展被忽視,加上其他競爭對手提供包括稅務及培訓等優惠,令香港保險業務及人才相繼流失,主要的再保公司把總部由香港遷往新加坡及北京。他認為,香港保險業仍然有發展空間,大灣區及“一帶一路”等政策帶來機遇,建議香港應加強保險業人才培訓,政府亦應該支持行業發展,包括提供稅務優惠。
機會處處 勇於嘗試
陳智思出生於銀行世家,祖籍廣東潮陽的爺爺陳弼臣,1940年與鄉里創辦泰國盤谷銀行,50年代派陳智思父親陳有慶進駐香港,拓展本地市場。陳智思是亞洲金融集團及亞洲保險有限公司總裁,畢業於美國加州的波莫納學院(Pomona College)藝術系,兼修經濟學。1998年,循立法會保險界功能組別晉身立法會,2004年獲委任成為行政會議成員,直至2009年離任。2017年再任行政會議召集人。
陳智思讀大學時主修藝術,年少時沒察覺到藝術對其金融事業發展,原來有莫大啟發,更沒想過保險業會成為其終身職業。他說,機會不會自動走到你跟前,你要先踏出第一步,努力走下去,許多機會自然會為你打開。他寄語香港以及香港的年輕人要勇於嘗試。
他又說,“一帶一路”及大灣區機遇處處。因應內地各方面都急速發展,一河之隔的香港亦因利乘便,雙方關係可說是互利互惠。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現時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中,內地上市公司市值佔65%,成交額佔股本市場的八成。國家的金融市場不斷發展,香港仍發揮重要的中介人角色,滬港通、深港通讓國際及內地投資者可透過香港交易所也能交易和結算上海、深圳的市場證券,去年年中開通的債券通進一步吸引國際資金流入內地債券市場。
大灣區設保險中心
他更談及早前保監局主席鄭慕智赴京訪問中銀保監及外管局,正研究讓香港保險公司在大灣區設立“保險服務中心”,長遠希望可推動中港“保險通”。他指出,過去香港是保險業中心,以前北亞區包括日、韓、台的分保業務很多分予香港註冊保險公司,惟近年業務規模萎縮。在金融行業中,相對銀行及證券,保險業最被忽視,因過去香港保險業監管由政府部門負責,沒有足夠的資源及專才協助行業發展,其他國家積極以稅務甚至培訓優惠吸引,主要的再保公司先後把香港的總部遷往其他國家,僅在港維持規模較細的辦公室。
他更表示,其實香港保險業仍有潛在發展空間,如“一帶一路”項目,不少是內地企業透過香港分支的海外投資,潛在的保險需求龐大,若香港可以提供相應保險服務,相信內地央企或國企都樂意採用香港的保險服務。
他認為,香港應提升業界形象,令更多年輕人加入行業,政府要提供稅務優惠及在人才培訓上投放更多資源,業界則要提供更多職場培訓機會,重振保險業務。儘管現時香港急起直追,要追回過去業務及流失的人才並不容易,只希望先止血。他並指出,保險業除要填補流失的人才缺口外,並要與銀行、證券等金融行業競爭包括合規及金融科技等人才。
不過,他強調,雖然近年本港一般保險業務規模有所縮減,壽險業務卻持續增長。他表示,主要是內地訪客來港投保有所增加。被問到近期內地訪客香港投保有所下降,應如何解決,他認為,本港保險業務不可單靠短暫的策略,要從長遠發展着眼。
他指出,保監局建議讓香港保險公司先行先試,在大灣區設立“保險服務中心”是好事,為已在港投保的人士提供收取續保保費及理賠等服務,長遠希望擴展至可以買賣兩地保險的“保險通”服務。
陳智思認為,若能落實保險服務中心將是一大突破,如發展理想,令監管當局信心提升,將來或會進一步開放市場,但兩地監管不同,估計兩地在保險業務上暫難完全打通。
用新思維在新世代中突圍
談及未來,他說,香港在“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方面可投入更多資源、發揮所長。香港有良好的法治體系、能提供專業人才服務、發揮融資中心功能,與鄰近城市和區域合作有更好的協同效應,讓各方都能創造更大的效益。
他強調,未來存在很多變數,香港亦要有更開放的思維,接受更多新事物,積極裝備,好讓香港在不同情況下都有多方優勢可以發揮。以電子支付為例,內地發展明顯走得比我們快很多,這方面也是我們學習的地方。
“近期中美貿易衝突升溫,香港難以獨善其身,但相信憑我們過往的經驗及一貫鍥而不捨的精神,可以轉危為機。國家改革開放40年創造了很多奇蹟,透過與內地的合作,我們也踏上了成功之路。未來的日子要不忘初心,努力向前,走更遠的路!”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