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有香港客人在我這裏買30多年了,他說他的餐館不倒閉就一直在我這邊買!”8月18日,深圳羅湖東門市場的“德記養生野菜店”老闆馬堅德說。
東門市場是深圳歷史最為悠久的肉菜市場,幾經變遷,1985年在東門初成規模,一晃這個菜籃子40歲了。
40年間,數百小店鋪老闆、攤檔檔主,跟著東門市場的更新迭代步伐,執著售賣蔬菜、海鮮、乾貨、臘腸、豬肉等各類菜品,而全國各地包括港澳臺客人和店鋪老闆攤檔主們“雙向奔赴”的故事,說起來有一籮筐。
42歲闖深圳
兒子也來接班30多年了
廣東潮陽人馬坤林79歲,精神矍鑠,和穿著印花裙的老伴一起守在“德記養生野菜”商鋪。他們的兒子馬堅德在外進貨,兒媳正在旁忙碌,把一小盆一小盆的野菜擺放得整齊有序,乾淨清爽。
馬坤林說自己屬於人到中年闖深圳,42歲那年,就是1988年,外出謀生,提著一點點衣服直接來到深圳東門,最早就在附近進點蔬菜,在南塘街擺地攤。後來攤販們轉移到湖貝路一側路邊,搭起一個個簡易上蓋鐵皮的攤檔,再到1985年遷移到湖貝路,亮出“東門市場”的名號。2018年,東門市場又遷移至興湖路的東門中心城後側。馬坤林一路跟隨,眾多深港熟客也一路跟隨,生意越來越穩定。
兒子馬堅德20歲時,馬坤林把他叫來身邊幫忙。2016年,父子倆選定了自己的“賽道”——專門售賣來自全國各地的養生類野菜,把小店鋪定位為“德記養生菜”,亮出鮮明品牌。
“有香港客人在我這裏買30多年了,他說他的餐館不倒閉就一直在我這邊買!每隔三天他就自己來或者派人、派車來一趟,微信上選定菜品,轉賬給我。”馬堅德說,“不少香港客人是開私房菜館的,他們選擇很多藥用價值很高的養生菜做藥膳。”與深圳客人、香港客人交往的故事,馬堅德說起來很是感慨。“早年我們做普通蔬菜,香港那邊的秤可能是不一樣的,我們就把蔬菜十塊錢兩把、三把地賣給他們,他們很高興。有時候他們會帶一些小禮品來,見我就送給我,我就送他們一把菜,大家都很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