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識港話事】跨境教育合作須守规矩 深港兩地監管须同步發力
作者:熊貓哥哥   來源:識港網    2025-08-14 16:48

近日,深圳某補習社聲稱與香港私校崇正中學合辦香港中學文憑試(DSE)課程,宣稱提供「正規學籍」,每年收費高達16萬至19萬港元,遠超崇正中學官方學費。事件曝光後,香港教育局表示未收到相關申請,已勒令崇正中學暫停課程,並對该补习社的招生行為展開執法,警告家長勿信「假學生」可獲居港資格的承諾。此事不僅涉及違規辦學,更暴露跨境教育監管的漏洞,顯示深港兩地協同監管的必要性。

DSE是香港重要的升學途徑,其公信力建於公平與規範。然而,補習社在深圳招生,承諾港校學籍,涉嫌違反香港《教育條例》。香港教育局調查顯示,崇正中學管理混亂,其辦學團體香港崇正總會涉及多宗訴訟,校方甚至稱對「借殼辦學」不知情。網上傳聞指其他香港學校也可能與內地機構合作,宣稱家長毋須赴港陪讀,反映部分「高才通」家長無意長居香港的心態。

「借殼辦學」利用家長對子女教育與居港資格的焦慮,將教育資源變成高價商品。教聯會立法會議員鄧飛指出,香港要求人才簽證受養子女居港滿兩年方可申請資助大學學位,內地機構趁機推銷「快速通道」,誘導家長繞過規定。此類行為跨越深港監管邊界:在深圳招生收費,在香港借學校名義提供學籍。若兩地監管互不協調,易形成真空,讓違規者鑽空子。

為杜絕類似事件,深港兩地须同步加強監管。香港教育局應嚴查私校合作辦學與收費,對於管理不善的學校,可暫停其資格或委派調查小組,確保符合《教育條例》。深圳則需主動監管補習機構與跨境教育項目,檢查其招生宣傳與資質,對虛假宣傳或違規收費依法查處,必要時取締。兩地應建立跨境教育監管聯動機制,共享違規機構名單,聯合調查招生行為,設立投訴熱線,便於舉報。家長和學生也需提高警惕,謹慎對待高額學費或模糊承諾的項目,應向兩地教育部門核實課程合法性,避免經濟損失或影響升學。

事件背後還反映香港人才政策的問題。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指出,政府稱22萬人才來港,但過去五年私人樓宇新增住戶不足2萬,顯示許多「人才家庭」未定居,僅為取得身份證後返回內地。這導致教育資源被濫用,還可能引發本地居民對資源分配的不滿。政府需解決高生活成本與就業不足問題,通過租房補貼、醫療福利及高質崗位吸引人才長居,減少「借殼辦學」需求。

教育是信譽產業,跨境教育需雙重保障。深港兩地須守住法律與誠信底線,通過嚴格監管與聯動執法,杜絕「假學生」「假人才」,維護DSE公信力。政府應完善人才政策配套,讓外來人才融入香港,實現教育公平與經濟發展的雙贏,確保學生未來不被商業投機綁架,深港跨境教育合作走上健康道路。

本網評論員 熊貓哥哥

责任编辑: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