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現屆特區政府重視精準扶貧,於2023年推出社區客廳試行計劃,邀請企業和地區組織共建社區客廳,希望為劏房戶及基層家庭打造區內的「另一個家」。位於九龍城的高山道社區客廳雖然正式啟用短短數月,卻已成為很多劏房家庭的「港灣」。「這裏可以煮飯,有時還能洗澡,經濟上幫到我很多、而且這裏的活動讓我們可以放鬆心情,結識了不少新朋友,感覺很開心。」有受惠基層主婦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社區客廳已成為自己和孩子近乎每日必到之處,孩子很喜歡在這看電視、玩耍,而自己在教育上遇到困難時,社區客廳的員工也會幫忙教孩子,感覺像一個大家庭。
高山道社區客廳由社區關愛協會、九龍婦女聯會及九龍社團聯會社會服務基金營運,並由新鴻基地產慈善基金、潘伯傑慈善基金提供場地,於今年4月1日正式啟用,預計每年可為至少500個劏房戶提供服務。
與街坊下廚建友誼
「我們家很小,四個人住一起很擠,來到這裏很舒服,可以坐着放鬆,孩子們也可以玩耍。」家庭主婦朱女士與丈夫,以及兩個分別4歲和8歲的兒子住在附近狹小的一房一廳劏房,社區客廳已成為他們一家的每日近乎必到之處,「這裏減輕了我們作為父母的負擔。不僅有利孩子學習,還讓我們與其他街坊建立了友誼。」

朱女士說,社區客廳絕不只是基層市民放鬆的地方,還提供了很多實用的服務,譬如自己就常使用這裏的廚房設施烹飪食物,與其他街坊一起在飯廳用餐。「有時街坊們一起煮飯,分享食物,我的拿手菜白切雞更得到大家讚好吃。我也從其他街坊學到一些烹飪調味技巧,炒菜更美味了。」
社區客廳還會定期組織不同遊玩或參觀活動,讓她和孩子的生活感到更充實。朱女士回憶道,「幾個月前,他們帶我們去看卡通電影。如果沒有社區客廳,我們自己也不會去做這些事。」朱女士說,社區客廳的環境已經很好,幾乎滿足了她所有的需求,特別是洗衣機和烹飪設備都非常好,就像自己的家一樣。
省水電費減負擔 識新朋友更開朗
「我現在與老公住的劏房非常小,租金卻高達4,600多元,生活壓力很大。來這裏煮飯、洗澡、看電視,幫我省下水電費,真的減輕了不少負擔。」57歲盧女士說,自己的丈夫78歲,已無法工作,而自己原本從事校工,過去因入息超額少少,不符申請公屋資格,卻因兩個月前拉傷手暫時找不到工作,現時只能靠積蓄為生,慳得就慳。

「我住在劏房,根本不認識隔壁的人,而來到社區客廳,環境遠比家裏好,感覺像一個大家庭。」
盧女士說,自己在這裏結識了不少新朋友,有些更是同鄉。「我鄉下是紹興,我老公是江門人,這裏也有很多江門人,大家聊得很開心。」她笑着說,這些社交機會讓她感到比以前開朗許多。「以前上班就工作,下班就回家,沒什麼社交。現在來客廳,可以聊天到忘記時間,有時到晚上8點多才回家。」
員工教用手機App預約活動
社區客廳的工作人員也給盧女士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說:「大家都很熱情,態度很好,尤其是年輕的工作人員,我不太懂用手機,他們會一步步教我,真的很幫得上忙。」
盧女士說,記得社區客廳的人員日前便教識她用康文署的「康體通」手機App預約活動,雖然自己還未有預約,但學會了這些以前不懂的東西,感覺很好,「來這裏真的讓我和我老公感到很多喜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