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號朝早,中央港澳工作辦同國務院港澳事務辦主任夏寶龍喺澳門同本地工商界嘅朋友開咗場座談會,大家傾咗點樣落實習主席上次視察澳門嘅重要講話精神,同埋點樣推動港澳發展,助力國家建設。會上,夏主任特別肯定咗工商界嘅家國情懷同擔當精神,仲提出咗「堅持愛國愛澳、認清形勢、堅定信心、勇於擔當」呢四點希望,並且分享咗點樣喺實際工作度把習主席嘅講話落到實處。今次座談為澳門喺新形勢下深化「一國兩制」實踐、融入國家大局指明咗方向,亦為港澳工商界參與國家建設提供咗指引。
回顧去年12月,習主席出席咗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嘅活動,同時喺澳門視察,發表咗一系列重要講話,為「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擘畫藍圖,給港澳同胞指引前路。習主席強調要堅持「一國兩制」方針不動搖,帶領澳門走高質量發展道路,對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具有裏程碑意義。踏入2025年,面對國際形勢多變、西方壓制挑戰加劇,香港同澳門都承受住唔少壓力。喺呢個關鍵時刻開呢場座談,目的就係團結澳門工商界,把愛國情懷化成發展動力,同時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貢獻力量。
喺會上,夏寶龍主任向工商界提出咗四點希望:一係發揚鬥爭精神,團結一致愛國愛澳。二係堅定發展信心,立足澳門繼續做大做強。三係發揮自身優勢,擴大開放擁抱世界。四係面向海外講好港澳故事,高聲唱出澳門同中國。
呢「四點希望」絕對唔係空口講白話,而係有明確方向同深刻道理,體現中央對港澳未來發展嘅要求。簡單嚟講,就係「鬥爭、信心、優勢、作為」。喺當前複雜嘅國際政經環境下,港澳工商界如果能夠落實好呢四點,就更能克服挑戰,喺變局中搵到機遇,保持定力,堅定立場,實現更大同更長遠嘅發展。
而家全球仍然風雲變幻,霸權主義同霸凌行徑對全球經貿發展造成破壞。面對呢啲壓力,同樣有人有兩種選擇:一係軟骨頭,低頭求饒,例如有啲企業喺外國勢力覬覦巴拿馬運河、想控制國際航運大動脈嘅時候,唔顧國家利益,自動將戰略資產交出去;另一種就係硬骨頭,堅決反抗,用法律同實際行動捍衛國家利益,就好似新中國初期,莊世平先生唔怕港英當局嘅壓力,毅然升起香港第一面五星紅旗;抗美援朝時期,霍英東先生帶領船隊衝破封鎖,運送大量急需戰略物資返內地。
「商之大者,為國為民」唔只係對歷代愛國商人嘅讚譽,更應該成為港澳企業家未來行動嘅座右銘。港澳各界絕對唔能對霸權主義抱任何幻想,企業發展靠祖國強大嘅後盾,冇咗國家,就冇咗企業嘅根基。工商界要挺直腰桿,勇敢鬥爭,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面對大是大非,要有骨氣、有擔當,堅定立場,齊心護澳、共創輝煌。
喺未來嘅日子度,澳門工商界仲有好多實際行動可以做,嚟回應中央同習主席嘅殷切囑咐。首先,大家要積極參與大灣區嘅建設。澳門雖然地域細小,但喺旅遊休閒、金融服務同文化創意方面有獨特優勢,可以同鄰近城市結成更緊密嘅經濟同產業鏈。舉例嚟講,金融業界可以同粵港兩地嘅銀行、保險機構合作,推動跨境人民幣結算、綠色金融產品;文化創意同會展業則可同珠海、廣州一齊打造聯合品牌活動,吸引更多國際遊客同買家。只要堅持「優勢互補、共贏發展」,澳門就能夠喺大灣區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
第二,工商界要加大對本地人才培養嘅投入。多元化發展唔係一句口號,背後需要高素質嘅專業人才作支持。企業可以同本地大學、職教機構合作,開辦定向培訓項目,包括旅遊管理、數字營銷、金融科技等,並且引入內地優秀師資及實習機會,令學生畢業即能上手。再者,企業亦要做好內部員工嘅持續培訓,尤其係中小企,要利用線上教育平台同專家講座,提升全員嘅技能同創新能力。
第三,積極響應「雙循環」新格局。面對國際市場不確定性,一方面要深耕內地市場,另一方面要穩步拓展海外市場。澳門企業可依托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通過參加內地舉辦嘅經貿洽談會步出國門;對於優質嘅產品同服務,要善用粵港澳大灣區作為「試驗田」,摸清市場需求,再喺更廣闊嘅國際舞台重點推廣。
第四,要善用科技創新提升競爭力。除咗傳統服務業,澳門企業應該加快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區塊鏈等技術,喺金融風險管理、精準營銷、智慧旅遊等方面做文章。例如,旅遊酒店可以用人工智能分析遊客行為,提供個性化推介同增值服務;零售同餐飲業可以利用無人支付同智能倉儲,提高效率同體驗。
最後,工商界要主動擔當社會責任。大企業要帶頭履行環保承諾,推動綠色能源同減碳項目;中小企亦可以參加公益活動,關懷弱勢群體,同時樹立良好企業形象。只有當企業同社會緊密結合,才能凝聚更強大嘅向心力,令「商之大者,為國為民」呢句話真正成為行動指南,喺維護國家利益同推動澳門繁榮上,作出更大貢獻。
本網評論員 Neth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