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美國掀起的關稅戰在全球打得如火如荼,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在關稅戰背景下,中國有足夠的應對措施,在未來的關稅談判中也將處於主動位置。中國也可能會出台更多政策拉動投資、帶動消費、提振國內需求。
中國主要貿易夥伴達150多個
他稱,當前美國主導的全球貨幣秩序可能面臨拐點,中國要從更大格局看待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起的關稅戰,從而制定更好的應對策略。在應對美國關稅戰時,中國保持了堅定的反制策略,對等進行反制。因為特朗普以關稅戰作為訛詐手段來達到目的,而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150多個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完全沒有必要畏懼特朗普的威脅,而是要堅持原則,保障合法權益,以談促和,以打促和。
他強調,時間站在中國這邊,全國一盤棋,眾志成城,有14億國人堅定的支持。而在美國,特朗普幾乎是一個人在戰鬥,無論是美國居民還是政客、商人,幾乎都反對貿易戰。因此,在巨大壓力下,特朗普可能會主動找台階下,尋求與中國談判。
另一方面,楊德龍表示,自2018年特朗普對華發起貿易戰以來,中國對美國出口的佔比已從19%降至14%左右,大大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同時增加對「一帶一路」、歐洲、日韓等國家和地區的出口。
與此同時,中國逐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他指,中國與越來越多的貿易夥伴使用人民幣結算,減少對美元支付的依賴。在美元受到世界各國質疑時,中國可以在全球經濟再平衡中贏得戰略主動。中國可以爭取加入環太平洋貿易協定,進一步擴大自由貿易區,與更多國家實現自由貿易,並推動更多國際貿易直接用人民幣結算,提升人民幣在國際支付中的佔比,最終實現與美元分庭抗禮。在美元信用受到質疑時,中國要抓住機遇,實現更大的戰略目標。
自身經濟穩定佔據有利位置
他認為,中國要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出台一攬子政策提升國內需求,專注國內經濟增長。只有自身經濟穩定,在與美國的關稅談判中才能佔據有利地位。同時,商務部與美國企業代表會談,並與歐洲、東盟等國進行會談,向全世界釋放出中國堅持多邊主義的信號,堅定推進改革開放。這顯示出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在維護全球多邊貿易和各國一律平等原則上樹立了大國責任,「此次我們顯得更加成熟。」
針對特朗普的軟肋,他認為中國需採取相應措施。特朗普明年將面臨中期選舉壓力,而美國國內反對關稅戰的聲音越來越高,中國需要等待時機,相信特朗普最終會選擇通過談判解決中美貿易爭端,讓中美關係回到正軌和貿易順利進行,「期待這一天早日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