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1912年4月15日,英國皇家郵輪「鐵達尼號」(RMS Titanic)首航即撞上冰山並沉沒大西洋,導致1,514人罹難,為近代史上最嚴重的和平時期船難。數十年來,不少科學家仍積極研究鐵達尼號的殘骸,希望能找到新線索。
1912年4月10日,從修咸頓港出發的鐵達尼號
美國海底勘探公司OceanGate Expeditions本週三(8月31日)於YouTube上載了一條長約1分鐘、畫面解析度高達8K的影片。這段影片為至今解析度最高的鐵達尼號殘骸片段,從中可以看見船頭、左舷、船體、錨鍊及貨艙等細節,侵蝕及腐爛痕跡亦清楚可見,顯示其拍攝細節已達驚人水平。
OceanGate探險隊鐵達尼號專家及資深潛水員Roy Golden指,自己數十年來多次親身潛入水底,卻從未發現如此精細的畫面。「我從來沒有在左舷的錨上看到過製造商Noah Hingley & Sons有限公司的名字。令人激動的是,經過這麼多年,我們可能已經發現了一個新細節,這是前幾代的攝影技術展示不出來的。」
團隊攝得的鐵達尼號船頭殘骸
鐵達尼號探險隊的聯合領隊P.H. Nargeolet則點出了影片的關鍵畫面,例如重15噸的船錨依然位於沉船的甲板上,原本連接在主桅杆上的錨鏈釦環,現時亦已倒塌了。影片還清晰地展示了沉船上脫落的欄杆與它們被腐蝕的畫面。
OceanGate Expeditions的總裁Stockton Rush表示,在比對了2021年的影片和圖像後,確實看到沉船的某些區域有輕微變化,因此他們會繼續派出團隊,希望年復一年的拍攝能讓科學家和海洋考古學家更準確地了解、描述鐵達尼號在深海裡的衰變過程。「當我們下潛時,專家會直接在潛水器上觀察和評估沉船,指導我們探索沉船的不同特徵,並利用圖片繼續研究。」接下來,他們預計會於2023年5月登上鐵達尼號殘骸,繼續探索。
1997年,占士金馬倫創作的電影《鐵達尼號》上映,故事以1912年鐵達尼號沉沒事故改編而成,敘述出身差距甚大的男女主角在鐵達尼號上墮入愛河,最終因沉船而天人永隔。該電影播映後引起全球轟動,令鐵達尼號變成廣為人知的一段歷史
電影《鐵達尼號》中,船隻沉沒前遊客倉皇逃生的畫面
鐵達尼號於1912年沉沒深海,直到1985年才被前美國海軍軍官羅拔巴拉德及其團隊發現,當時船身殘骸已分裂為兩個部分,於3,784米的海底深處逐漸瓦解。科學家發現,自船隻沉沒以來,水下細菌就在蠶食鐵達尼號的鋼鐵,並將其轉化為鐵鏽,加上文物打撈活動逐漸頻繁,有機會使殘骸更快被分解。近年,鐵達尼號探險隊在探潛過程中使用高清深海相機和三維聲納掃描器來記錄沉船的狀況,以及棲息在沉船現場的海洋生物,以評估鐵達尼號的惡化速度。
圖:OceanGate Expeditions@Youtube
影片:OceanGate Expeditions@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