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凌昆專欄】港參與大灣區紅利豐厚
作者:淩昆   來源:香港商報網    2019-03-18 10:19
副總理韓正日前主持大灣區建設會議,同意落實利港八措施,並要求確保有關舉措落地見效。正當全港上下要為此努力時,卻出現了一些質疑怪論,如香港可選擇不落實,「被規劃」和影響「一國兩制」下的自主等。由於誤導性強,當局及社會人士應予澄清,以免誤了大事。

副總理韓正日前主持大灣區建設會議,同意落實利港八措施,並要求確保有關舉措落地見效。正當全港上下要為此努力時,卻出現了一些質疑怪論,如香港可選擇不落實,「被規劃」和影響「一國兩制」下的自主等。由於誤導性強,當局及社會人士應予澄清,以免誤了大事。

  港須落實大灣區綱要

首先,對如何落實綱要應合理解讀。作為國家一部分,配合全國發展發揮所長滿足國家所需,本是常識常理,何況對香港來說具有巨大的參與紅利,國家由此給予香港分享高速發展成果的機會。此類情況早有歷史前例:回歸前香港便配合祖國開放建設了珠三角世界級加工出口基地,不單助力國家發展,也從中獲利豐厚,奠定了今天的繁榮安定。回歸後,兩地關係更為密切,國家發展水平亦遠超往日,參與紅利相比過去增加以倍計。

另一方面,若香港選擇不落實綱要,便應先清楚理解後果將是選擇落後:在綱要引領下,周邊地區將加快發展水平,若不跟上,香港將掉隊並造成經濟空洞化、地位邊緣化,從而走向沒落。若落實綱要,香港發展將可達新里程碑:一、綱要乃國家在2020年後分兩步走建成現代化強國的具體部署之一,大灣區建設規劃要在2035年完成乃為了配合第一步行動。二、大灣區的發展前景十分亮麗,可以「超英趕德追加州」來形容。目前大灣區GDP逾1.5萬億美元,接近全球第11位的韓國,在此基礎上大摩估計到2030年GDP有望翻一番以上,並超過英國(現時GDP約2.9萬億美元)。按此趨勢,筆者估計到2035年更有望趕上德國(現GDP約4萬億美元)。擁有美國內最大GDP的加州已稍超英國,故大灣區將與之競賽看誰先趕上德國。此外,由於大灣區與英國人口相若,追上英國便可成為全國率先達到發達國水平的地區之一。

  補救市場失效

顯然,香港有必要跟著大灣區前進,否則難以分享發展紅利。當然,在「兩制」下,香港落實綱要時在具體做法上有一定的自主權及靈活性,且要符合基本法。方向一致但做法或會與內地稍異,底線是要跟大隊,否則與周邊的反差將日益明顯,從而由先進變落後,由龍頭滑向龍尾,甚至龍尾也抓不住。

此外,所謂執行綱要會影響「兩制」下香港自主的說法並無理據。中央正想香港發揮「一國」下的「兩制」優勢,故絕不想壓縮其自主。對中央來說,並不需要再多一個內地式城市,保留香港特色更有價值。在「兩制」下,兩地間仍可進行政策法規協調,這方面還有很多空間。與歐盟對比便能說明問題:歐盟多個主權國間的協調融合便比「一國」下兩地間的緊密得多。歐盟已有關稅同盟、貨幣同盟、銀行同盟,歐盟財政(各國要上交款項並取得返還)、共同移民管理(《神根條約》及分攤難民等)及共同法規等,還要商討建立財政同盟。相反,香港還有獨立關稅區、移民區、貨幣區、財政區及法律區等,兩地間還有硬邊界。綱要沒有要求改變上述各種安排,邊界保留只搞便利化,故協調只是十分有限的邊際性調整,從歐盟標準看算不了什麼。

所謂「被規劃」的說法同樣欠理據。在區域協作中必須有全盤規劃,香港亦參與其中,故無「被規劃」之事。且如上述,香港在執行中仍有主動權,可調校時間表、路線圖。從經濟發展角度看,綱要可視為中央拉了香港一把,因為綱要的規劃正好補救了香港發展的市場失效(market failure)老大難問題。香港素以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系名傳於世,但缺點是這不利資源的長遠調配,令香港經濟升級轉型緩慢而難以適應內外環境變遷。綱要可助本港揚長補短,在繼續發揮自由市場優勢時,又填補了規劃不足的短板。

總之,「被規劃」、「失自主」等批評皆無理,香港也不應選擇不落實綱要指引,但對此類批評的負面影響卻必須正視。

责任编辑:wu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