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變廢為寶,展現“造化”奇妙
作者:深圳特區報記者 尹春芳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1-01-05 15:24
“善意設計場”聚焦別樣生活之美。

【識港網訊】由深圳畫院主辦,深圳市宣傳文化基金資助的“善意設計場——造化· Re Design邀請展”正在深圳畫院美術館展出。此次展覽以裝置、新媒體、影像等多元方式給觀眾帶來關於人文精神的思考。展覽將展至1月17日。

高麗娜參展作品《物品與場域》
李娜參展作品《途》

作為持續六年的展覽品牌,此次展覽以“造化”為主題,聚焦在疫情常態化下的今天,科技與未來、環保與生態、地球與可持續發展。

著名設計師、也是該展策展人孔森認為,此次展覽並非簡單的設計展或者藝術展,而是跨界的展覽,通過視覺、聽覺、嗅覺等綜合立體方式,來激發觀眾對生活的思考。他表示,展覽的宗旨是在“機妙禪意”的東方哲學和西方當代“貧窮藝術”中尋找共同性與契合點,針對時下的“消費主義”潮流,重塑生活的審美與價值觀,倡導珍愛大自然、陽光、空氣和水,回歸美的本源。

展品中,一些普通人認為的“無用”之物,在藝術家手中變廢為寶,令觀眾深刻體會到環保和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參展藝術家葉凌帶來的裝置作品《玲瓏塔》直擊人們內心——琳瑯滿目的垃圾廢棄物堆疊在一起造起一座塔。這一作品也讓很多觀眾驚嘆:原來我們每天製造了那麼多垃圾,原來可持續發展可以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每天可以少製造一點垃圾。

本土藝術家楊光一直關注科技與人類生活的關係,此次展出的《有機生活》系列作品,看上去很真實的食材瓜果,實際是用電子廢棄物作為材料,它帶來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以及當代生態環境問題的思考。

藝術家戴耘《物境》系列也與廢棄物有關。他用磚塊、木料等雜物取勢就型,順著其形態、質感、甚至顏色機理,生髮延展、組裝、拼接做成一組器物。戴耘在造物過程中感受到內心和物之間的交流。

設計的本意是為了讓生活變得更美好。有著人文關懷的設計,往往能引發人們的共鳴。在展覽中,藝術家李娜帶來的《命》系列裝置,讓人印象深刻。她作品的符號是毛線。在《途》這件作品中,她收集廢舊毛衣,拆掉毛衣的一部分,重新​​織成一個生活中最普通的旅行箱。在她看來,這件作品代表現代人“在路上”的生活狀態。

原文鏈接:http://sztqb.sznews.com/PC/layout/202101/05/node_A12.html#content_973249

责任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