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朋友從文化博物館「字裡圖間——香港印藝傳奇」展覽回來,說一半高興,一半憂愁。高興是得悉香港的活版印刷技術曾經非常發達,可惜隨大勢沒落,倍覺唏噓。「小時候《聖經》中的『神』字,左上角不是一點而是一劃,就是這種字體,真有親切感。」
朋友所見的明體四號字大有來頭,那是被譽為19世紀中葉最美、最完整的中文活字,名為「香港字」。19世紀初,清政府嚴禁外國人在中國傳教,外國傳教士馬禮遜遂在澳門成立印刷所,以中文刊印小冊子和翻譯聖經。隨後接力的傳教士先後在馬來西亞、馬六甲及新加坡延續鑄字工程,並於1843年將印刷設備遷入英華書院。19世紀中,鑄字工程大功告成,因在港面世而稱為「香港字」。若鑄成銅模,一套耗資相當於今日50萬歐羅(約460萬港元),價值不菲。
跨國尋找香港字
「『香港字』在當時來說是最完整的中文活字,在此之前,(印刷通行的)活字由不同部件拼成,有時每塊大小不同,就像小孩子寫的字。」香港版畫工作室總監翁秀梅說。當時,香港字除見於四書五經、字典、報紙甚至華工學英文的冊子,還遠銷海外,近代關於它的資料卻甚少。「沒有人知道,包括英華書院校長和畢業生也不知道,身處的這個地方曾經出過一款重要的字體。」
研究石印出身的翁秀梅,輾轉幾年尋找香港字。2016年,她因為籌辦國際研討會而翻到這段歷史,第一套完整的中文鉛字在港誕生,絕對是本地重大的文化故事,但手中只有資料,沒有字粒,難免美中不足。「這樣做著做著,竟然發生了一件『幸運過中六合彩』的事。」2018年夏天,翁秀梅意外收到一封來自荷蘭的電郵,發信人是荷蘭韋斯特贊鑄字工房基金會的主席Ronald Steur先生,原來他正研究一批19世紀中葉從香港運來的中文活字。那時,翁秀梅已深耕香港字兩年,兩件事一對上,她難掩興奮。
「我在香港的圖書館能找到英華書院的印刷品,但是我做夢都沒有想過,我們能夠展出真正的香港字,更沒有想過能重鑄出它們。」Ronald與翁秀梅在荷蘭萊登國家民族學博物館的倉庫中,找出這批1860年的香港字字粒。幸運的是,博物館同意借出部分字模,於是一場跨國合作展開:籌集資金、資料搜集、技術研究、著手重鑄……21世紀的技術,重鑄19世紀的字想必輕而易舉?
「這只是現代人的驕傲,」翁秀梅續說:「單是重鑄用料已困難重重。合金的成分是什麼?書本沒有說,現在與以前的鑄字機也不一樣,還要視乎溫度變化。我們想過用其他物料,3D印刷、激光雕刻……但它們各有不足,想來想去,還是老老實實,一步步摸索解難。」加上負責鑄字的Ronald不諳中文,鑄歪需要扶正,很多小事加起來已經很大。
醞釀四年,「字裡圖間——香港印藝傳奇」於今年10月在文化博物館開幕,七十三枚香港字在港重現,它既標誌失傳文化的回歸,也反映出香港在開埠初已是國際化貿易城市。「曾經連字也可以賣到那麼遠的地方。」翁秀梅說。
文化保留者
暫離活字的方寸天地,展覽中還有一位「活字典」,那是資深印刷師傅林安。香港印刷業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踏入高峰,那時經濟起飛,印務需求多,本地鑄字公司亦已十分成熟,林安每天忙於活版印刷,一部以風力吸紙的海德堡風喉照鏡印刷機是開工架生,縱退休數年,依然十分熟練。這款印刷機是七十年代最流行的自動機,啪嗒一聲便自動落紙。一張印刷品出來,問我們給幾分?外行看熱鬧,內行則一望而知:正不正、上色深淺與均勻度如何,看出細微處,那是歲月功力。
十歲起便在印刷機前謀生,今日林安已屆古稀之年。決定退休時,他將畢生珍藏——一台屹今已有約七十年歷史、款式全球稀有的海德堡風喉照鏡印刷機捐贈給香港版畫工作室,後者從此與活字結緣:2016年,工作室接過本地機構「字活」的活字研究工作,工作室項目經理黃洛尹更承傳了林師傅的印刷工藝,至今仍在學習。「她們有這個心,我看到,做出來的東西我也很滿意。」
林安坦言,現代印刷效率高,但有些感覺已流失。「凹凸你們知道嗎?現在的凹凸效果很簡單,但沒有味道。以前的凹凸用兩款陰陽版做(如月餅盒),我師傅甚至只需要一塊,不過要放得很準。一做出來,嘩,人人都說很美,很有立體感,那是人工做出來的感覺,不一樣的。不過,我知道很多東西都是會失傳的,自己懂的便跟人說說,希望保留住這個文化。」
同樣希望保留活版印刷文化的翁秀梅團隊,展覽過後,也有一系列計劃,如搜集香港字更多的故事。翁秀梅指,香港字所及的地方可能比大家想像的還要遠,找資料證明,已經是很大的工夫。再如香港中文活字發展,甚至香港印刷發展,也是將來保育要做的功課。「有些大學課程是以這些媒介創作的,同學會問:這件東西是怎樣做出來?我們便可以解說。我們本身對這方面有認識,比較容易與老師傅溝通。」專注梳理歷史?「或者說不要讓它們消失吧,以我們的能力。」
不過對版畫工作室而言,活字只是印藝推廣的一部分,資源有限,每年能撥多少人與時間去做仍未定,而且土地問題永恆不變:因租金昂貴,工作室能接收的字粒也已飽和。「先停下來想一想或者多讀點書吧,沉澱,這是很重要的。」翁秀梅說。前行須先沉澱,如字盤排字粒,一步步來,邊做邊學,或許未來還有更多意料之外。
今年同為香港文化博物館及香港版畫工作室成立二十周年,「字裡圖間--香港印藝傳奇」除展出「字」,當然還有「圖」,同場即有1826年傳入中國的平版石印圖文資料,闡述上世紀刊物如何從文字敘事走向圖像敘事;另一個雙方攜手合作的「20/20香港版畫圖像藝術展」,則探索香港版畫圖像藝術的過去與現在,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按此進入官網,了解詳情。
字裡圖間──香港印藝傳奇
展期:2020年10月7日至2021年2月22日
地點:沙田文林路1號香港文化博物館 一樓專題展覽館五
20/20香港版畫圖像藝術展
展期:2020年10月7日至2021年2月22日
地點:沙田文林路1號香港文化博物館 一樓專題展覽館三及四
原文鏈接:https://m.orangenews.hk/details?recommendId=144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