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如絲如畫:清代紡織業的故事
來源:橙新聞    2020-11-27 18:11
從2020年12月2日起,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將於馮平山樓舉辦展覽《如絲如畫: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藏中國織物》,展出清代至二十世紀中葉的中國絲織物。展覽展期至2021年3月14日。

【識港網訊】從2020年12月2日起,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將於馮平山樓舉辦展覽《如絲如畫: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藏中國織物》,展出清代至二十世紀中葉的中國絲織物。展覽展期至2021年3月14日。

展覽海報  圖: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絲綢在龐大的貿易網絡中,一直是備受中外商旅追捧的商品。它在古代世界所扮演的角色極為豐富──絲綢既是一種紡織原料,亦是一種貨幣和用以賦稅之物,更是藝術家和文人的創作媒介和題材。多個世紀以來,絲綢是美的象徵,它與中國藝術和文學緊密交織。

嬰戲圖,中國,清代 (1644–1911) 十八世紀  圖: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群仙會,中國,清代 (1644–1911) 十八世紀  圖: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自宋代 (960-1279) 起至清代 (1644-1911) ,工匠以梭子和針為筆、以絲線為彩,創作織繡書畫。織工和繡工的巧手將緙絲和刺繡幻化成觀賞性藝術品──一種集繪畫、書法、手工梭織或刺繡之美於一身的藝術形式。正是這種跨媒介特質,讓栩栩如生的緙繡書畫在中國視覺文化中持續享有獨特的地位。

玉蘭黃鶯,中國,十九世紀末或二十世紀中葉  圖: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婦孺圖,中國,清代 (1644–1911) 十九世紀  圖: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所藏清代至二十世紀中葉的中國絲織物,題材豐富,形式多樣,包括立軸、掛屏、幡及龍袍等。

龍袍,中國,清代 (1644–1911) 十九世紀  圖: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每件織物既展現出工匠的鬼斧神工,亦訴說着清代紡織業的種種故事。

刺繡書法掛屏,中國,清代 (1644–1911) 十九世紀末或二十世紀初  圖: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如絲如畫: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藏中國織物》

展期:2020年12月2日 至 2021年3月14日

地點:香港薄扶林般咸道90號 港大美術博物館馮平山樓1樓及2樓

原文鏈接:https://m.orangenews.hk/details?recommendId=143872

责任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