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讀《世說新語》,感覺中國歷史上美男子最多的時期,是魏晉。
且不說美男頭牌潘安,還有當時並列第一的花美男衛玠。舉目四望,朝堂上下,都是風度翩翩的俊秀之士。
陳仲舉曾經贊嘆周子居是“世之幹將”,這是拿寶劍來比方人。公孫度眼中的邴原是“雲中白鶴”。當時的人評論夏侯玄好像懷裏揣著日月一樣光彩照人。中書令裴叔則儀表出眾,即使脫下帽子,粗服亂頭皆好,時人以為玉人。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到他的人都贊嘆說:“舉止蕭灑安詳,氣質豪爽清逸。”
王戎是“竹林七賢”中年齡最小的一位,個子非常矮,然而,大家說他“身材短小而風姿秀徹。”這很讓人費解。個子高的人才有風度,武大郎式的“三寸丁谷樹皮”,風度何來?當然,中書令裴楷稱贊他雙目“爛爛如巖下電。”這個好理解,個子矮,不影響“目光炯炯,像巖下閃電。”矮人也有可觀之處。最可氣的是,醜的也能說漂亮。劉伶身高四五尺,相貌非常醜陋,可是神態悠閑自在,顯得質樸自然,他竟然因此受到稱贊。
前輩各有優點,後代也很不凡。竹林七賢都有才能出眾的兒子:阮籍的兒子阮渾,氣量寬宏;嵇康的兒子嵇紹,誌向高遠;山濤的兒子山簡,通達而且高潔純真;阮鹹的兒子阮瞻,謙虛平易;阮瞻的弟弟阮革,爽朗而不受政務牽累;向秀的兒子向純、向梯不肯同流合汙;王戎的兒子王萬早逝;只有劉伶的兒子默默無聞。
活著的被推崇,死了的也受稱贊。桓溫經過王敦墓邊時說:“可兒!可兒!”意思是“可意人兒!可意人兒!”
能說會道是優點,不說話也是優點。丹陽尹劉惔稱贊江道群:“雖不擅長發言,卻善於不發言。”即使啥都不如人,也還是很好。時人評論阮思曠:“他的骨氣比不上王右軍,簡約內秀比不上劉真長,華美柔潤比不上王仲祖,才思韻味比不上殷淵源,可是卻兼有這幾個人的長處。”
魏晉時期的人,表揚別人,也不忘表揚自己。桓溫問劉惔:“聽說會稽王司馬昱的言談進步飛快,是這樣嗎?”劉回答說:“極有長進,但依然只是第二流中的人物而已!”桓溫又問:“第一流又是些什麽人呢?”劉說:“正是我們這些人啊!”
細想一下,魏晉時期俊男靚女的比例應該和現在一樣,為何感覺魏晉多美男?應該是互相推廣,互做廣告,互相誇贊。不是誰都喜歡誇獎人,因此,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就顯得尤其可貴。說好話的好處是,別人也會往你臉上貼金而不是潑糞。
![](../../../../images/user.png)
![](../../../../images/m01.png)
![](../../../../images/m02.png)
![](../../../../images/m03.png)
![](../../../../images/m04.png)
![](../../../../images/m05.png)
![](../../../../images/m06.png)
![](../../../../images/m07.png)
![](../../../../images/listbar_shd_b.png)
![](../../../../images/listbar_shd_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