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像泡吧一樣泡博物館
來源:深圳商報    2020-09-18 11:18
記得大英博物館的中央大廳地板上,鐫刻了英國桂冠詩人丁尼生的一句詩句:“讓你的雙腳,在此後的千百年裏,都站在知識中間。”我想,這就是博物館的價值和力量吧。

【識港網訊】我是一個熱愛泡博物館的人——“泡”的一個釋義是:較長時間地待在某處消磨時間。什麽地方適合長時間地久待呢?一定是能讓身心愉悅、沈浸並不舍抽身離去的地方。博物館就是這樣的地方之一。

我的家鄉通州有很多博物館:珠算博物館、風箏博物館、沈繡博物館……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藍印花布博物館。江南園林風格的建築,一匹匹剛加工好的藍印花布,正垂在欄桿上晾曬。參觀後我才知道,制作一匹藍印花布要經過若幹道程序:挑選坯布、脫漿、裱紙、畫樣、替版、鏤刻花版、上桐油、刮漿、染色、刮灰、清洗,然後晾曬,每一匹布都是大自然與人類手工詩意的結合。館內售賣各種藍色花布的衍生品:旗袍、餐布、壁掛、帽子、背包……我買了一塊藍印花布回家鋪在寫作桌上,藍白二色洋溢著最原始的素樸之美,寫字的時候,好像能聞見藍天白雲的味道。泡完博物館,再買上一些文創產品,是我的雙重樂趣,獨家制作,別致而具有紀念意義。

如今,出外旅遊,打卡當地的博物館成為我的常規項目之一。有時甚至會為一座館,專赴一座城。

有一年,在網上看到貝聿銘的作品——蘇州博物館,粉墻黛瓦的山水設計,和蘇州古意盎然的城市風格十分匹配。於是找了個雙休日,特地去了蘇州。在蘇博裏看到不少古物,有幾個廳,興趣濃郁,逗留良久。

一個是“長物書齋”,展示的是明代書齋的樣板家具。棕色系的書桌、座椅、字畫、山石……擺放整齊,線條簡練,極具視覺美感;一個廳是“文房雅事”,陳列的是明代文人書齋裏的文房用具:湖筆、徽墨、宣紙、歙硯……還有一個廳叫“閑情偶寄”,展出的是明代文人的賞玩雜件,焚香爐、茶具、鳥籠……明代文人追求清歡之樂,喜歡以物寄性,滌煩消俗。逛完蘇博,我對雅致的明式書齋發生了興趣,當場下單買了一本《長物誌》。對我來言,博物館就是移動的學習課堂,每次逛,每次都有知識上的新收獲。

有一回去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看畫展,看完在附近街道閑逛,逛到一個藝術空間,叫“移動的頭腦博物館”,其中一件作品我印象很深,名叫:樹脂矩陣。仔細看樹脂,裏面包的竟是生活垃圾:廢紙、廢電線、廢布料……但包進樹脂裏,卻散發出像琥珀一般的藝術感。這個小小的“頭腦博物館”,給我帶來的啟示是,博物館無論大小,潛移默化可以熏陶人的氣質,多看多接觸各種形式的藝術,審美的提高是在一點一滴中慢慢發生的。

記得大英博物館的中央大廳地板上,鐫刻了英國桂冠詩人丁尼生的一句詩句:“讓你的雙腳,在此後的千百年裏,都站在知識中間。”我想,這就是博物館的價值和力量吧。

责任编辑:l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