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糖如何征服人類和世界?
來源:橙新聞    2020-09-14 10:21
由於甘蔗種植是勞動力密集產業,奴隸販子從非洲掠奪黑奴,經過海運,賣給美洲的甘蔗種植園,然後把白糖倒回歐洲,在歐洲高價賣了白糖,買槍支再賣到非洲,換取奴隸。

【識港網訊】我們對於糖的迷戀幾乎是與生俱來的。為了追尋甜蜜的味覺,人類曾經付出了很多努力。而自從人類發明了糖,糖也在用它的方式影響着這個世界。

蜂蜜:人類最早的糖

蜂蜜是人類最早的糖。然而自古以來,採蜜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方面,採蜂人要防範工蜂的蟄咬;另一方面,這本身就是一項高危工作──蜂巢往往建築在高高的樹梢,甚至懸崖峭壁之上。直到西元前4500年左右,埃及人開始仿照蜜蜂青睞的樹幹和洞穴營造蜂箱,馴化了西方蜜蜂。

從某種程度上說,蜂蜜是對人類勇氣和智慧的獎勵。

一隻蜜蜂圖:Pixabay

在尼泊爾,喜馬拉雅山的南麓,有一種古老的職業──蜂蜜獵人。

蜂蜜獵人採集蜂蜜的過程,堪比一部驚險大片。

他們用藤條製作梯子,攀上兩百米高的懸崖峭壁,小心翼翼地靠近蜂巢,用刀刮取蜂蜜。

整個過程沒有任何保護措施,一不留神就會摔下懸崖。每年都有人因此喪命,但蜂蜜獵人從未退縮過,因為這是他們最重要的收入來源。

圖:作者提供
飴糖:中國最早的糖

但是天然的蜂蜜太少了,所以無論哪個民族,都開始熱衷於製造糖技術的研究。

中國在西周時,就有糖的記載。但是,這時的糖叫做「飴」。彼時,蔗糖還未出現,飴是能夠吃到最甜的食物,因此被用以形容美好之事,例如如成語「甘之如飴」、「含飴弄孫」,就有美好的意思。

飴,接近今天的麥芽糖,是從糧食中提取而來的。當時糧食的產量很少,人們勉強吃飽,不可能把大量糧食作為糖。

圖:資料圖

所以,飴糖只屬上層貴族才能享受的奢侈品,一般老百姓只有過年時候才能吃上。

在內地80後的集體記憶中,飴糖只是過年時才能吃到的。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黏……」糖瓜,說的就是飴糖。

在80後的集體記憶中,高粱飴還是過年才能吃到的奢侈品。

江浙一帶的菜餚偏甜,因為這裡自古就是中國最富庶的地區。傳聞,丈母娘會用「雞蛋糖水」來考查未來女婿。

如果是用濃濃的糖水煮的雙數雞蛋,那是表示非常滿意。

如果只是淡糖水煮的單數雞蛋,那表示一般般。

如果只有開水煮的雞蛋,那叫滾蛋,沒啥希望了。

蔗糖的「黑」歷史

大約在兩千年前,印度人發明了甘蔗製糖的工藝。

在英文裡糖叫sugar,法文是sucre,德文是zucker,它們都源於梵語中的arkarā。

中國離印度近,所以很早就拿到第一手製糖技術。

圖:Pixabay

敦煌殘卷中有一段關於印度用甘蔗製砂糖的方子,提到了「煞割令」。這是對梵語詞彚的音譯。

不過,西方吃到糖卻是個無比艱辛的過程。

阿拉伯帝國在波斯學到製糖工藝後,開始徵用奴隸種植甘蔗,以滿足對糖的需要。

11世紀十字軍東征,把蔗糖帶回歐洲。在當時的倫敦,糖被稱為「白色黃金」。一磅糖的售價是兩英鎊,是名副其實的奢侈品。

可是,歐洲不產甘蔗,這可怎麼辦?於是,一場「罪惡的甜蜜事業」開始了。

隨着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歐洲人在美洲種植甘蔗。

圖:作者提供

由於甘蔗種植是勞動力密集產業,奴隸販子從非洲掠奪黑奴,經過海運,賣給美洲的甘蔗種植園,然後把白糖倒回歐洲,在歐洲高價賣了白糖,買槍支再賣到非洲,換取奴隸。

艾里克•威廉斯在《資本主義與奴隸制度》中說:哪裡有蔗糖,哪裡就有奴隸!

19世紀,拿破崙時期,英國長期對法國和新大陸之間實行貿易封鎖,切斷了食糖供應。

為了自給自足,法國人以地中海甜菜為原料發展出新的製糖技術。

圖:Pixabay

甜菜對種植環境要求比甘蔗低,產量高,這影響到美洲製糖業的沒落,從而推動奴隸制度的廢除。

最後,蔗糖和甜菜糖聯手,終於讓全世界人類快樂又痛苦。

曾經只有貴族吃得起的糖,自此飛入尋常百姓家,讓普通人吃到得了肥胖和蛀牙

我們現在對糖又愛又恨,即使在買一杯奶茶時,也要特別聲明:少甜,謝謝!

橙新闻:https://www.orangenews.hk/culture/136938.jhtml

责任编辑:l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