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制止餐飲浪費,深圳在行動,而且一出手就是組合拳——日前,深圳發布了《制止餐飲浪費十大行動實施方案》,引發熱議。
行動明確,將從農田到餐飲,全鏈條推進供應小份菜,推進凈菜上市工作,提倡供深凈菜按照就餐人數進行分裝。鼓勵餐飲服務單位提供“小份菜、半份菜”點餐、剩余飯菜打包、勸阻不文明消費行為,主動提醒消費者適度消費、杜絕浪費,深入推行“光盤行動”,引導消費者減少鋪張浪費。可以說,這“十大行動”,涉及到了關於制止餐飲浪費的眾多環節與領域。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一段時間以來,餐飲浪費現象令人痛心。有報告顯示,我國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量為每人每餐93克,浪費率為11.7%,大型聚會浪費更是高達38%,可謂觸目驚心。
首先,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對守護糧食安全意義重大。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土地資源相對不足的國家,14億人口,每個人每個家庭節約糧食還是浪費糧食,加在一起都不是一個小數目。
其次,餐飲浪費帶來的不僅是社會財富的無端消耗,也成為城市垃圾處理不可承受之重,大量的廚余垃圾,會加劇環境汙染問題。你可能不經意間多點了幾個菜,就間接成為系列不環保問題的制造者。反過來說,如果你每頓飯都理性點餐或者吃多少點多少,減少浪費或決不浪費,那你就是在為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做貢獻,成為源頭減量的踐行者。
近些年來,深圳一直在積極響應國家關於制止餐飲浪費的號召。早在2016年,深圳就開始推廣宣傳光盤行動﹔2018年,更將每年的11月8日定為光盤行動日,大力整治浪費之風,以固化節日的形式呼籲全民參與光盤行動。
作為一個垃圾分類卓有成效的城市,深圳完全可以將制止餐飲浪費與垃圾分類行動結合起來。深圳日前推出的制止餐飲浪費十大行動中的一大亮點,就是結合《深圳經濟特區生活垃圾分類條例》加強對使用一次性餐具監督執法和宣傳工作。
事實上,日本抵制餐飲浪費行為之所以取得成效,與其實行嚴格且細致的垃圾分類制度分不開。例如,在名古屋市,剩菜剩飯等廚余垃圾被認定為可燃垃圾。浪費的糧食成了垃圾,而處理垃圾是件非常麻煩的事情。不但買垃圾袋是一筆開銷,而且垃圾袋有編號,不能跨市使用。也因此,大家只好盡量不產生垃圾。
日本在這方面的精細做法,也值得我們借鑒。垃圾分類本身不能減量,減量最好的辦法就是少產或不產生垃圾。將減量與分類結合起來,將最大限度地為環境減負。
從更深層次說,制止餐飲浪費如“光盤行動”等,絕不僅僅是要求把食物吃完,而是由此提倡一種輕生活方式。所謂輕生活方式,就是一種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向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說“不”。
幾年前,國內首個生態文明碳幣服務平臺誕生於深圳鹽田區。整個碳幣系統以碳幣為基礎度量,對全民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行為賦予一定的價值量,形成碳幣獲取、碳幣消費、碳幣結算的良性循環。舉例而言,租乘公共自行車、分類丟棄垃圾、節約用水用電等,都可以在這個平臺獲得碳幣,進而兌換日常生活用品、商品優惠、景區門票、手機話費等——這是一種更大範疇下的“反浪費”。
我們希望並相信,這樣一種輕生活方式,會成為城市更鮮明的文明風尚。
![](../../../../images/user.png)
![](../../../../images/m01.png)
![](../../../../images/m02.png)
![](../../../../images/m03.png)
![](../../../../images/m04.png)
![](../../../../images/m05.png)
![](../../../../images/m06.png)
![](../../../../images/m07.png)
![](../../../../images/listbar_shd_b.png)
![](../../../../images/listbar_shd_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