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踏入農曆七月,總會看到不同地方有人在「燒街衣」,燃燒祭品的氣味和灰燼散遍四周,提醒大家「盂蘭到,鬼門開」的日子又來了。
關於鬼節的名字,有兩種普遍的叫法,一個是「盂蘭節」,一個是「中元節」,雖然兩者同指鬼節,起源卻有所不同。
名字正日兩種說法
香港人多數叫鬼節作「盂蘭節」,此名出自佛教文化中的「盂蘭盆節」,源自佛經裡目蓮將其母救出餓鬼道,超脫輪迴的感人故事。「盂蘭盆」是梵文Ulambana的音譯,以此衍生出以盆裝滿百味五果,供奉佛祖僧侶,以解救在地獄裡受苦的鬼魂。至於「中元節」這叫法,出自道教文化,則多見於台灣。道教視中元節為地官赦罪之日,道士會在這天誦經做法,並以三牲五果普渡十方孤魂野鬼。
鬼節的正日有二說︰一為農曆七月十四日,一為七月十五日。在廣東、香港乃至華南地區,多數人以七月十四日為正日,中元節則以七月十五日為正日。由於盂蘭節和中元節的設立都是為了普渡眾生並解救孤魂野鬼,而且都在農曆七月,因此兩者的界線逐漸模糊,七月十四日和七月十五日同屬鬼節正之說因而並行。
祭祀禁忌要知道
鬼節做祭祀儀式的習俗真是不少,禁忌也多,以下是其中幾項,從中可窺見華人的一些有趣心理。
切忌亂拜祭
所有宗教儀式和習俗都有其目的,鬼節做祭祝也一樣,應慎而重之,不要隨便拿香或供品到處拜祭,因為人們相信鬼會聞香,若隨意到處拜祭,很易招惹孤魂野鬼。
水果要慎選
水果是祭祀儀式中常見的祭品,要準備甚麼水果,數量要多少,原來也有講究。香蕉、李子、水梨不宜用來拜祭,因有「招‧你‧來」的諧音意思,此外,葡萄、荔枝、龍眼等成串的水果也不宜拿來當供品,因為有孤魂野鬼成群結隊到來的象徵意思。除了水果品種要注意,數量也以準備單數為宜。
牲品要完整
水果以外,牲品也常見的供品,常見的「祭拜三牲」雞、豬、魚,要如何備好?雞隻肢體要保持完整,不可切掉任何部位,豬則可用豬腳,或一塊肥瘦相間的豬肉來代替,但不能選擇內臟,魚不能用沒有尾巴的品種,例如鱔魚、鰻魚,避免令祭拜的人「無後」。
不偷吃祭品
在某些祭祀儀式中,祭品於儀式結束後,是可以供人使用的,但在鬼節用的祭品,就萬萬不可讓人使用,因為這些食物都是給鬼吃的,未經「他們」同意而拿來食用,可能會招致厄運。有些人會在祭祀時於每盤菜上插上一枝香,及後也會燒金銀衣紙來超渡孤魂。
不嬉戲吵鬧
在任何宗教儀式進行中,保持安靜是基本禮儀,鬼節祭祀也不例外。抱持慎重的心情,不嬉戲吵鬧,燃燒紙錢時,勿讓小孩靠近,除了避免危險,也是為了不讓他們穢氣上身。香港不允許放鞭炮,但在可以放鞭炮的地方,若要做拜祭,放鞭炮是極大禁忌,因為人們相信這會令孤魂無法超生,找不到回鬼門關的路。
勿隨處燒衣
在香港,於鬼節酬神祭祖的人不在少數,按《空氣污染管制(露天焚燒)規例》,明文禁止多項露天焚燒活動,唯按風俗或宗教儀式,或在節日、慶典上,為先人或神靈獻祭而燃燒香燭冥鏹、祭品或供物,屬豁免情況之一。話雖如此,大家仍需於適當並合法地方祭祀。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屋邨和大部分的屋苑,都在指定地點設有化寶桶,方便居民燒街衣之用,有關辦事處亦會定時派員巡查。大家要注意安全,同時保持環境清潔。
橙新聞:https://www.orangenews.hk/culture/135781.j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