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香港樓價高企,不少青年面臨住屋困難。有團體透過重置及翻新唐樓,以「共居」模式,為青年人提供平價的共住空間及生活平台。
「福全。共寓」青年共居空間位處福全街及菩提街交界,前身是一幢60年樓齡的唐樓,經東華三院翻新改建後, 4樓及5樓規劃為青年共居空間,提供40個費用相宜的宿位予青年人入住。
24歲的梁希敏是「福全。共寓」的租客,她原本與家人租住大埔的村屋單位,去年畢業後開始任職設計師,因上班交通費時,便決意搬到市區,惟搵樓過程並不如意,「起初找過一些比較便宜的地方,但始終環境不是太好、不太衛生,看過的劏房至少也要五千元」。
梁希敏坦言,「現時薪金只有一萬多,本就不是很夠用,我還有其他要還的學債、家用,計一計數,如果要搬出來住,房租加上雜費遠超出預算」。
昂貴卻環境欠佳的租盤一度打消希敏搬出來住的念頭,直至偶然在報紙得知東華三院的青年共居計劃,於是抱著一試無妨的心態,嘗試遞交申請。
要入住「福全。共寓」,申請人除了需要附合條件外(年齡介乎18至30歲的香港永久居民、月入不超過2萬元、總資產不超過35萬及在香港並未持有物業的在職青年人),還要通過面試。梁希敏首次面見社工後,便成功以月租三千的價錢,與機構簽訂兩年的服務協議,在2019年7月如願入住,她笑言自己「好好彩」。
梁希敏所分獲的是三人共住的房間,單位面積約900呎,屋內的大廳、洗手間、廚房、廁所等設施,需跟室友共用,也要分擔家務。
她認為,入住初期確有些許不習慣,但透過「好鄰居計劃」,定期參與鄰居進行聯誼活動,又探訪區內長者,期間與室友們的感情增進不少,「室友都很友好,就像大學住宿舍的時候,認識了一班朋友,很開心。」
談及兩年後或要搬離這裡,梁希敏顯得有些迷茫。她稱,機構的儲蓄計劃或多或少為日後規劃提供了基礎,但面對租金溢價和居住環境落差,心裡總是勉強的,「就算儲到錢,筆錢拿去租樓,而租的劏房環境又不好,感覺不太值得」。
「福全。共寓」青年共居空間的計劃經理羅秀英(羅姑娘)表示,儲蓄計劃為參加者提供三比一的儲蓄配對金額,例如每月成功儲蓄港幣300元,機構將提供配對金額港幣100元,配對資助每月最高限額為港幣1,200元,全數可於完成計劃合約時發放,意在讓青年繼續追尋個人發展。
「福全。共寓」一共招收40名青年入住,因單位內並無管理員或清潔工,羅姑娘不免會充當管理員角色,負責協調各成員分擔屋內的清潔工作,但她透露,「很多事都是她們(青年住戶)自發去完成。」
羅姑娘認為,「福全。共寓」能帶給這班住戶安全感,「如果在外面租住,他們就會擔心,隨時會被加租,或者被迫遷,這些都會使她們在計劃自己的事業、學業上有不安定的因素。」這個安樂窩正好提供了短暫的棲身和沉思空間予共居青年,「我們是簽2年服務協議,青年人在規劃上就會知道有個時段,在這兩年怎樣去幫自己做安排、去計劃。」
羅姑娘希望自己能以朋友的身份陪伴這些年輕人,「我希望能跟她們一起去走這一段路,縱使大家來自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工作性質,希望成為彼此生活上的扶持,讓大家在這裡有同伴的感覺。」
原文鏈接:http://www.orangenews.hk/news/system/2019/12/11/01013407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