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微型藝術品 還原香江舊貌
作者:李陽波    來源:大公報    2019-06-13 09:32
香港近十位藝術家用五十二件反映當地不同風貌的微型藝術品,既呈現香港百年故事,又用藝術的手法體現出勤奮拚搏、開拓進取的香港精神。展品生動逼真的魅力,也讓許多現場的西安市民感嘆:漫步展場,彷彿進入了一個真實的小香港。
圖:《西貢海鮮檔》

【識港網訊】大澳棚屋、圍村盆菜宴、利東街、藍屋……六月八日,恰逢中國第十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一場洋溢濃濃「香港味道」的微型藝術展在西安開幕。香港近十位藝術家用五十二件反映當地不同風貌的微型藝術品,既呈現香港百年故事,又用藝術的手法體現出勤奮拚搏、開拓進取的香港精神。展品生動逼真的魅力,也讓許多現場的西安市民感嘆:漫步展場,彷彿進入了一個真實的小香港。

  從不同角度講述老故事

這個「香港─小城.滿Fun」微型藝術展由香港特區政府駐成都經濟貿易辦事處主辦,也是香港微型展首次走進西安。精選五十二件微型藝術品,以香港不同地區、不同風貌、不同時期的真實素材為原型創作,幾乎涵蓋了香港開埠至今百餘年來發展的方方面面。

記者在現場看到,展品中既有香港大澳漁民曬製鴨蛋黃、住鐵皮棚屋日常生活情景的《大澳風情》,亦有展現香港新界圍村居民製作傳統盆菜全過程的《圍村盆菜宴》;既有香港電影《歲月神偷》中舊日小人物苦中作樂、咬緊牙關頑強拚搏的《羅記皮鞋》,也有展示中西合璧風情,以及大都會繁華感的《利東街》。此外,《夕照鯉魚門》、《藍屋》、《大坑舞火龍》、《西環碼頭》、《西貢海鮮檔》、《老金海味店》、《喜樂士多》等展品,均從不同角度講述了香港的老故事,展現出香港社會的多元化。

曾多次赴港旅遊的西安市民王小姐是一位港劇鐵粉,她一大早便來到展場,仔細觀賞展品後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多次到過香港,對很多地方都頗熟悉,但是看了展覽還是感到震撼,也勾起了很多記憶。「現在的香港比較現代化,當年香港影視劇中的場景很難找尋。而今天的展覽幾乎還原了整個老香港,那些場景就和兒時記憶中的香港一模一樣。」

  回味跟奶奶到戲棚睇戲

微型藝術歷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年前,它能細緻而立體地保存任何使人難忘的東西,並且是可以觸摸的。此次展出的微型藝術品《西九大戲棚》的創作者關美施,從小喜愛手工藝、做娃娃屋,雖然最終沒有實現建築師的夢想,卻在閒暇時做起了微型藝術。談起創作《西九大戲棚》的初衷,關美施表示,小時候,香港常有戲棚演出,奶奶經常帶着她去看戲,雖然現在仍有戲曲,但卻走進了劇院。「這件作品,不僅是我兒時的記憶,更是香港社會和文化的記憶,我希望能通過作品將它們很好地傳承下去。」

其中首次來到內地展出的《藍屋》,本身是香港一級歷史建築物,原址為「華佗醫院」,一九二二年改建成四層高建築,是香港少數餘下有露台建築的唐樓。藍屋不僅建築有特色,其地下72號亦是黃飛鴻徒弟林世榮侄兒開設的武館,現為後人林鎮顯的醫館。兩位香港參展者蔡璧龍、何國添希望能通過這件作品,讓更多人了解到香港舊建築的美。

  迷你壯漢舞動光纖火龍

另外一件《大坑舞火龍》則重現了上世紀七十年代香港大坑村的盛況。展場所見,火龍由百個迷你壯漢舞動,龍身配以0.5毫米的光纖,模仿火龍身上香火,燈光閃動之際,龍尾搖擺,在展場內備受注目,參觀者眾多。由於大坑村原址已改建為香港房屋協會總部,因此這座復原舊貌的微型建築就成為香港市民懷念昔日流金歲月的載體。

香港特區政府駐成都經濟貿易辦事處主任李蘊妍告訴記者,昔日很多內地人都是從影視劇中認識了香港,但卻沒有去過。為了能讓大家恍如身臨其境地了解香港,最簡便的方法就是把香港「搬」來。此次參展者帶來的展品比較豐富地反映了香港的不同風貌,特別是一些已經消失或者很難看到的老香港風情,這次都用微型作品進行了還原。李蘊妍亦表示,此次來西安的參展者,很多都是本身有工作的,他們為了更好地展示宣傳香港,每個人都用好幾個月時間創作,想讓更多人了解到真實的香港。希望通過此次展覽,能吸引更多內地朋友走進香港,也希望大家在關注香港景物的同時,也多多關注香港的文化和藝術。

「香港─小城.滿Fun」展覽在西安大悅城(西安市雁塔區慈恩西路六十六號)舉行至本月十七日。

责任编辑:lei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