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昨日(11月21日),香港特區政府公布《新田科技城創科產業發展規劃概念綱要》(下稱「概念綱要」),從頂層設計新田科技城210公頃新創科用地的發展願景、目標與定位、產業空間布局,以及發展模式,為新田科技城訂下清晰的發展方略。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表示,新田科技城佔地廣,開發需時亦需有序。「概念綱要」按土地供應時間表,提出分階段發展的方案、產業定位和布局、各片區的統籌發展等事宜,以及引導市場資源投入發展的策略作為清晰指引,讓新田科技城打造成為創科產業的戰略基地。

孫東:新田科技城具三大優勢
孫東指出,新田科技城具有三大優勢:它毗鄰河套香港園區,與福田和皇崗的創科生態圈緊密對接,具有區位優勢;它提供約210公頃新創科土地,可滿足不同產業鏈環節、不同規模企業、不同科技領域的空間需求,具有規模優勢;它享有優越的交通網絡,鄰近深圳,亦鄰近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具有優良生態環境和宜居的優勢。
孫東又稱,作為河套地區的天然延伸,新田一帶新創科用地可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完整的產業供應鏈相結合,並承接河套香港園區的科研成果轉化並進行產業化,繼而推動經濟增長,創造優質就業機會,實現產業結構升級,通過聚焦產業、人才和空間之間的互動,打造以產優城、以城引人、以人築產的良性循環。
新田科技城明確三大發展定位
據介紹,創科及工業局委託顧問進行研究,經匯聚相關業界人士及持份者的意見,包括創科企業、學術機構、商會、創科協會等,為新田科技城訂下三大發展定位:(一)提供原型和中試、小規模量產空間;(二)發展本地優質創科產業;(三)匯聚全球創科資源和人才。
就產業發展而言,新田科技城可提供較大規模土地,支援《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提出的策略性創科產業發展,即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機械人、微電子與智能設備、新材料、新能源及綠色科技等,並聚焦以先進製造為核心的香港創科產業體系的建設。
就用地布局而言,新田科技城新創科用地會以三個樞紐、三個產業發展帶(「三紐」「三帶」)劃分和發展,即由北至南的河套樞紐、洲頭樞紐及麒麟樞紐,以及生命健康科技發展帶、人工智能與機械人發展帶及微電子與先進產業發展帶。此規劃結構結合創科產業布局節奏和相關收地和工務部門土地平整工程時間表,劃分為5個發展階段,從導入、產業生態延展、產城中樞,以至完善階段。在推展每一階段發展時,會以發展樞紐為統籌引領,發展其主要先進產業,並強調產城融合,除引進企業成立總部、打造商業綜合體外,並設有人才公寓空間,為創科人才提供各項城市配套。規劃亦結合實際情況,並預留一定發展彈性,提供戰略留白區,以在後續階段支援未來新興科技產業。

將設專屬公司與市場共同參與開發
就開發模式而言,按有為政府、高效市場原則,新田科技城的開發工作可考慮以成立專屬公司的模式與市場共同參與開發,利用市場化資源提升開發速度、優化開發成本。
根據顧問估算,新田科技城在完全運作階段預計每年將為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帶來約2500億港元或以上貢獻,提供超過30萬個相關全職工作崗位。
由上述,新田新創科用地與河套香港園區將形成上中下游協同發展的重要紐帶,為本港創科產業提供辦公、原型、小試、中試、生產綜合空間的全鏈條配套支持。在國家「十四五」規劃及「十五五」規劃建議香港作為國際創科中心,以及未來香港「南金融、北創科」的新產業布局下,新田科技城已經成為香港創科發展不可或缺的關鍵部分,將成為香港未來新興科技產業發展的重鎮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基地。
【各界回應】歡迎概念綱要 把握新田機遇
港府昨公布《新田科技城創科產業發展規劃概念綱要》(簡稱「概念綱要」),各方對此表示歡迎。

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馬惟善表示,概念綱要就新田科技城產業定位、空間布局及分階段發展模式提出清晰方向,與港深創科園發展方向及產業布局高度契合,將繼續吸引科研與先進製造企業落戶和深化合作,共同把握新田科技城及河套合作區發展所帶來的重大機遇。
香港科學院院長盧煜明表示,概念綱要為新田科技城訂立明確的科創產業發展目標,聚焦包括生命健康等多個優勢領域,相信能進一步推動本港與內地科研數據流通,擴大研究樣本規模,加強發展本港醫學科研產業。香港青年科學院院長岑浩璋亦認為,新布局有利於促進創新資源的流動和企業、人才之間的合作。
數碼港主席陳細明表示,全力支持落實概念綱要,引領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區塊鏈、網絡安全、智慧生活、高端專業服務等產業發展,並積極推進流浮山創科設施建設計劃,與作為香港創科產業戰略基地的新田科技城優勢互補、協同聯動,加速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及人工智能樞紐。
廠商會會長盧金榮表示支持政府將新田科技城明確以產業導向為原則,並尤為歡迎概念綱要提出的產業分期策略。他亦贊同政府成立「平台公司」,透過市場化機制推動新田科技城建設,北都「拆牆鬆綁」將大大提高企業進駐新田的意願。
團結香港基金副研究總監、創新科技與產業發展委員會委員郭凱傑亦指,概念綱要與其他創科園區定位差異較突出,專注於科研成果「從1到100」轉化,切合目前香港創科發展面對的瓶頸。政府亦宜選取香港本身具優勢及產業基礎,能夠充分發揮「超級增值人」角色的產業作為新田的焦點。














新質農業品牌出海博覽會橫琴1-130x8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