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今日,第二十七屆高交會的鎏金大幕緩緩拉開。歷經二十七載,這個被譽為“中國科技第一展”的盛會,已從南海之濱的創新探索者,蝶變為全球科創浪潮的風向標——它不僅是前沿技術的展示舞臺,也是成果轉化的實戰擂臺;既記錄著中國科技在多個領域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輝煌歷程,更架起了一座跨越山海、連接世界的合作紐帶。
如今的高交會,早已突破傳統展會的邊界,在這裏,很多技術突破都在改寫未來圖景,一次次思維碰撞都在啟動發展動能,以開放之姿彙聚全球智慧,用創新之力驅動時代車輪,持續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第二十七屆高交會今日開幕。 深圳特區報記者 梁一航 攝
聚未來之光
見證中國科技磅礴力量
科技的星火,總在高交會的聚光燈下燃成火炬。二十七年間,這裏鐫刻著太多改寫行業的瞬間:騰訊曾在此獲得第一筆風險投資,從初創團隊成為互聯網巨頭;科大訊飛攜語音技術初露鋒芒,就此開啟智能交互的新征程。今年的盛會上,創新的濃度更如盛夏的陽光,熾熱而濃烈。
40萬平方米的展區內,22大主題展區如星辰列陣,鋪展成當代科技的全景圖譜。光明實驗室與華為連袂打造的昇騰AI生態主題特展中,384超節點將完成“深圳首秀”,硬算力與軟核心在此交融;浙江強腦科技的非侵入式腦機介面,讓“以意念馭物”從科幻走進現實;全球首款潛水作業外骨骼機器人、自進化AI原生手機,都將在這片舞臺上揭開神秘面紗。
這不是簡單的產品陳列,而是中國創新方向的集體宣言。5000餘項前沿成果在此集結,20%以上為全球首發首展,90%以上以實物展示呈現硬核實力。高交會以最直觀的方式,讓世界看見中國科技噴薄而出的力量。
引金融活水
催動科研成果落地
科技的價值,不是在實驗室、也不是一篇篇的論文,更在於紮根產業的萬千氣象。
高交會最動人的魅力,便是讓象牙塔裏的“紙上智慧”,轉化為新興產業的“真金白銀”。本屆高交會更以“精准對接”為鑰,尋找成果轉化的新通道。清華、北大、復旦等超百所高校與科研院所攜“壓箱底”成果而來,靜待與產業資本牽手。
資本的活水,讓轉化之路愈發順暢。3000餘家國內外投資機構雲集於此,摩根士丹利、紅杉資本等行業巨頭攜資而來,從技術評估到資金注入,從孵化培育到市場推廣,構建起全鏈條生態。正如當年轉基因抗蟲棉從這裏走向全國棉田,如今更多科創成果正告別“待字閨中”,在高交會的助推下,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澆灌出豐沃土壤。
以開放為筆
繪就世界創新藍圖
高交會早已成為全球科創的“國際會客廳”。從最初的“深圳荔枝節”,到如今吸引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多家知名企業及國際組織參與的全球盛會,高交會以開放為筆,在世界科創版圖上繪就合作藍圖。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專區內,德國、加拿大、俄羅斯、巴西等國家和地區的科創產品競相亮相;全球採購對接大會上,80餘個國際採購團直奔新能源、儲能等熱門賽道,技術的供給與市場的需求在此高效匹配。這不是單向的技術輸出,而是雙向奔赴的價值共創,是全球創新智慧的交融共鳴。
3萬餘家專業採購商、千餘個採購團、200餘場活動,讓交流不止於展臺之上,更深入到技術研發、產業應用的肌理之中。在這裏,中國企業汲取全球經驗打磨核心技術,海外團隊依託中國市場實現價值落地。高交會以開放包容的姿態,成為打破地域藩籬、融通全球創新資源的“超級樞紐”,印證著“獨行快,眾行遠”的道理。
高交會,我們期待的遠不止一場科技盛宴,更是創新活力的再迸發、產業動能的再升級、全球合作的再深化。這個永不落幕的創新舞臺,必將讓更多科創種子在這片沃土上生根、開花、結果,為中國科技的自立自強提供不竭的動力源泉,彙聚成推動國家科技進步的磅礴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