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11月10日至12日,由中國茶葉學會、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主辦,臨滄市茶葉協會承辦的第34屆中國茶業科技年會暨第2屆茶文化年會在臨滄舉辦。本屆會議旨在搭建「產、學、研」合作交流平台,促進茶葉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助力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來自全國27個省(市、區)的14個市、縣茶葉主管部門、98 家科研院所、35所高等院校、 115家茶葉企業、27 個省級茶葉社團的代表和媒體朋友們以及媒體記者參會。
會議設置1個主會場,以及茶科技、茶經濟、茶文化3個專題分會場。邀請34位茶學專家、各領域學者、企業家圍繞茶科技創新、茶文化傳承和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等議題分享前沿報告,全面展示中國茶業創新成果,推動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深度融合。

主會場聚焦行業前沿,特邀中國工程院院士等多位知名專家分享前沿報告,圍繞茶葉功能成分在調節代謝與延緩衰老中的作用、中國茶的國際化發展前景、人工智能在現代農業中的創新應用、中國新茶飲的海外拓展等熱點議題展開分享。
茶科技以「催生新動能 探索新業態」為主題,探討茶樹育種、生態栽培、智能加工、智慧倉儲等全茶產業鏈創新與數字化應用等內,茶經濟圍繞「跨界創新 融合發展」,聚焦茶旅融合、品牌戰略升級、消費趨勢等內容、茶文化就「十五五」期間茶文化如何助力茶產業、茶科技統籌發展進行交流。三個分會場針對性地邀請專家、學者及企業家作專題報告。
各會場報告匯聚前沿智慧,剖析國內外茶產業及技術發展動態,分享茶產業不同領域先進技術與經驗,提出新技術、新方法和新思路,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思路。
年會現場組織了茶葉科技成果展、五星茶樣推介及人才交流活動,展示31項具有應用前景的新品種、新技術與新產品,並展示72隻獲得中國茶葉學會2025年茶葉品質評價五星的茶樣,同時展示來自19個高等院校的400餘份優秀茶學畢業生簡歷。

會上,頒發了中國茶葉學會2025 年茶葉品質評價五星茶樣證書、「帝芙特」杯第五屆中國茶葉學會女科技創新獎、「帝芙特」杯第七屆中國茶葉學會科技成就獎,並舉行了會旗交接儀式,下一屆年會將在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舉辦。
本屆年會期間,臨滄市設置了精品名茶展區,50多家茶葉、堅果、咖啡企業參展。通過企業交流、茶飲品鑑等多種形式,與會嘉賓近距離感受臨滄茶產業的蓬勃活力。
會議期間,參會代表分別到鳳慶縣和雙江縣,實地調研雲南滇紅集團及鳳慶茶廠舊址、安石村茶園基地及活態博物館、冰島古茶園、雲頂築巢烏龍茶莊園、雙江天福茶葉有限責任公司、雙江冰島茶薈等地。
中國茶業科技年會暨茶文化年會作為中國茶葉學會搭建的產學研綜合性交流平台,致力於弘揚創新精神,聚焦茶業領域重點、難點問題,促進茶葉科技成果轉化,助力茶產業高質量發展。自1990年創辦以來,已連續舉辦33屆,成為茶界最具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科技盛會,累計線下逾1.6萬人次參會,線上近2300餘萬人觀看。
年會舉辦地臨滄,因瀕臨瀾滄江而得名,地處北回歸線和太平洋與印度洋兩大水系地理分水線的十字路口,自古以來就是「南方絲綢之路」「西南絲茶古道」上的重要節點,是我國通向印度洋最近的陸路通道。臨滄,是瀾滄江茶文明的發源地,是世界茶樹地理與栽培起源的核心區,是普洱茶的原產地、滇紅茶的誕生地、蒸酶茶的發源地。臨滄,是中國優質茶葉的核心出產地。賦予了臨滄茶「高香、高甜、高內涵物質」的卓越品質,大葉種茶水浸出物高達48.5%,茶多酚、兒茶素遠超國家標準,被譽為「茶之精華素」。全市茶園面積產量連續多年穩居全國前列。中國每3杯普洱茶中就有1杯來自臨滄,每5杯紅茶就有1杯是臨滄的滇紅茶。臨滄以「匠心」守護品質,建成了雲南省規模第一的綠色食品認證茶園、第二的有機認證茶園;全市有鳳慶、雙江2個全國綠色食品茶葉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鳳慶滇紅茶更是連續五年農殘「零檢出」,品質比肩國際頂尖品牌。同時,臨滄正大力推進茶旅深度融合,打造「看古茶、學非遺、品佳茗、游茶鄉」的沉浸式體驗,讓茶山變景區、茶園變樂園。
臨滄,是全球茶樹基因的寶庫。擁有茶組植物4個系8個種,國家級良種勐庫大葉種、鳳慶大葉種等佔比高達70%,是全國最大的大葉種茶樹基因庫之一。被譽為雲南省大葉種茶「母本之源」的冰島老寨古茶園,其種子輻射全國茶園超過65萬畝。以科技激活基因優勢,與中茶所共建「大葉種茶研究院」,設立9個院士專家工作站,攻克茶樹抗寒基因改良、生物防治等關鍵技術,專利轉化率提升至50%,良種覆蓋率超80%。成功培育出「香歸銀毫」「清水3號」等地方良種,為產業高質量發展築牢了「芯片」根基。以品控為保證打開茶的多種可能,通過建立茶葉檢測品薦溯源中心,為臨滄茶葉貼上「品質可靠、溯源清晰」的標籤,打通產銷「信任鏈」。與知名企業共同開發茶飲料、茶食品等「茶+大健康」產品,讓臨滄茶成為新式茶飲的「優質基底」,不斷增強產業鏈的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