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閃燈花牌+大坑舞火龍
作者: 王亞毛   來源:大公文匯網    2025-10-04 20:14

【識港網訊】今年的內地國慶中秋黃金周,大批內地旅客來港。香港本地傳統文化尤其受歡迎,其中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大坑舞火龍將於明晚開始。火龍徑上的另一非遺項目,火紅的大型花牌同樣吸睛。花牌已準備完成,為節日率先增添色彩。

大公報記者昨日在現場觀察,不少市民及旅客在花牌前拍照打卡,「這個(花牌)太有趣了,沒見過,很有味道!」有旅客認為,花牌為中秋帶來氣氛,也很有趣。有30年紮作經驗的花牌師傅蔡榮基介紹,花牌紮作已有上百年歷史,與傳統舞火龍相結合,共同照亮中秋夜,喜上加喜。花牌近年加入越來越多新元素,如LED燈等,晚上拍照同樣絢麗,「不僅好打卡,更讓旅客一眼記住這獨有屬於香港的文化。」

每年中秋,大坑總是少不了一陣香火味,那在夜色中揮舞的火龍,成了香港一種獨特的中秋文化,也成了不少旅客必到的打卡點。下周一便是中秋節,大坑舞火龍的熱鬧氣氛漸濃,若沿着舞火龍的路徑一路探尋,就會發現浣紗街火龍徑的兩段,以及銅鑼灣道路口位置,共設置三塊高大氣派、色彩艷麗的花牌,夜晚亮燈後更極具節日氣氛。

 

花牌紮作 具喜慶宣傳功能

大公報記者昨日在場觀察,鮮艷奪目的花牌吸引不少路過的旅客及市民舉起手機打卡。「說實話我不知道這是什麼,但覺得這個牌子很精緻,很有傳統的味道」,來自甘肅的旅客麥先生在記者的介紹下認識了花牌,便駐足又觀察了許久,「圖案確實精緻,肯定有點寓意。」

「花牌是獨有屬於香港的傳統文化,以前主要用來報喜,現在更要好睇、好打卡,讓旅客一眼記住我們的節日、我們香港的文化」,紮作這三塊花牌的蔡榮基近日接受訪問時說。他有超過30年花牌紮作經驗,見證了花牌由小型布置到大型地標的演變。他指出,中秋花牌早期尺寸不大,後來因花牌紮作技藝在2014年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而逐漸大型化,最初主要配合大坑舞火龍標示日期與活動資訊,方便旅客了解,兼具宣傳與喜慶功能,如今則以喜慶為主、宣傳為輔。

蔡榮基表示,其實花牌的設計十分講究,幾樣核心元素包括寓意吉祥的孔雀,以半圓形的開屏形態,擺放於花牌最高位置,以及龍鳳等傳統吉祥物都是常見裝飾,通常豎向設置於花牌兩側。

花牌亦會根據不同場合加入各種特色元素,例如婚慶花牌會用粉紅色營造浪漫感,開張花牌則以紅、紫搭配,取「大紅大紫」之意。但上面的圖案並非決定不能改,「創新亦要守規矩,好似中秋花牌可以加燈籠、火龍等元素,但底色同主體設計仍要有核心元素支撐,不可以亂來」。

 

供旅客打卡 要夠靚夠醒目

蔡榮基表示,香港花牌的歷史可追溯至百年前,最初僅是漁港時期人們在門口懸掛的紅布招牌,用於張貼開張、婚慶、壽宴等資訊,後逐漸加入鮮花、龍鳳等裝飾,演變為如今的立體花牌。蔡榮基介紹,傳統花牌以紙、竹為主要材料,之後逐漸加入鮮花與燈泡,如今則融入LED燈、幻彩燈箱甚至動態風車、影像顯示屏等現代元素,「現今做花牌,除了要保留傳統韻味,更要迎合大家的打卡需求。LED燈夠靚、夠醒目,遠遠就能看到花牌上的字和圖案,效果遠好過傳統鎢絲燈泡。」

蔡榮基笑稱,雖然做花牌辛苦,但每次見到成品被大家欣賞,甚至引來市民打卡,就覺得一切都值得,「花牌不單只是裝飾,更可以將節日的喜慶同熱鬧傳給每一個人」。

 

文化推廣|「希望更多人認識香港特色文化」

今年國慶與中秋相連,花牌師傅蔡榮基與團隊必須加班趕製國慶與中秋兩種花牌。蔡榮基說,今年共製作約十幾個國慶花牌,最大的接近一百呎,闊度約三十三米,放置於元朗,設計以紅色為主,凸顯莊嚴感,常見元素有孔雀、龍柱,文字則是慶祝國慶的賀詞,如「普天同慶」、「國運昌隆」等,每年設計大致相同,僅賀詞略有差異。

今年共製作約十幾個國慶花牌,最大的接近一百呎,闊度約三十三米。

蔡榮基說,這類大型花牌通常需在倉庫製作三天,再到現場安裝一天;若需安裝LED燈或處理精細部位,耗時會相應增加。為配合國慶封路安排,團隊需在國慶前兩日完成全港數十個國慶花牌的懸掛,確保節日氛圍到位。

蔡榮基提到,花牌早年多用於宣傳新店開張、結婚、壽宴等,之後為迎合社會需求,在香港回歸後,國慶日、回歸日亦會紮作花牌,彰顯節慶氣氛,今年亦有行家專門製作紀念抗戰80周年主題的花牌,擺放在相關紀念館等位置。「之前花牌去到內地不同省市展覽,見到大家的熱烈歡迎,其實我都有個願望,希望有朝一日我們的花牌也能去到天安門、長城,讓祖國更多人民認識我們香港的文化!」

 

薪火相傳|花牌老師傅全港剩五人

蔡師傅強調,花牌的意義不僅是裝飾,更在於文化交流與傳播。(大公報記者 蔡文豪 攝)

今年國慶與中秋相連,花牌師傅蔡榮基與團隊必須加班趕製國慶與中秋兩種花牌。蔡榮基說,今年共製作約十幾個國慶花牌,最大的接近一百呎,闊度約三十三米,放置於元朗,設計以紅色為主,凸顯莊嚴感,常見元素有孔雀、龍柱,文字則是慶祝國慶的賀詞,如「普天同慶」、「國運昌隆」等,每年設計大致相同,僅賀詞略有差異。

蔡榮基說,這類大型花牌通常需在倉庫製作三天,再到現場安裝一天;若需安裝LED燈或處理精細部位,耗時會相應增加。為配合國慶封路安排,團隊需在國慶前兩日完成全港數十個國慶花牌的懸掛,確保節日氛圍到位。

蔡榮基提到,花牌早年多用於宣傳新店開張、結婚、壽宴等,之後為迎合社會需求,在香港回歸後,國慶日、回歸日亦會紮作花牌,彰顯節慶氣氛,今年亦有行家專門製作紀念抗戰80周年主題的花牌,擺放在相關紀念館等位置。「之前花牌去到內地不同省市展覽,見到大家的熱烈歡迎,其實我都有個願望,希望有朝一日我們的花牌也能去到天安門、長城,讓祖國更多人民認識我們香港的文化!」

责任编辑:liang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