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超強颱風「樺加沙」逐步遠離本港,香港天文台昨日下午1時20分改發八號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香港漸漸復常,打工仔要返回原有工作崗位,旅客繼續原來的行程,但在港鐵等集體交通工具未全面回復正常前,上班族及旅客就要為交通苦惱。香港文匯報記者在機場及市區實測電召的士,發現劏客情況相當普遍,例如記者從香港國際機場搭的士往港島炮台山,按錶收費僅347.5元,計及50元隧道費合計不超過400元,但司機則索價600元,變相加價約200元;另一名記者從上環往香港仔也被收取100元附加費。
機場在颱風期間啟動電子的士派籌系統,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中午12時37分登記,當時十號颶風信號仍維持,的士供應嚴重不足,等待良久也沒有的士到機場接客,直至改發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後供應才漸漸增多,記者再等候約一小時後終獲通知到的士站上車。

職員暗示加收費屬常態
機場在接載乘客的出口處張貼了交通價目板,包括的士往各區預估車費,其中顯示到北角一帶車費約380元。記者到的士站後,工作人員收回派籌單,詢問目的地後發出一張的士資訊卡,指車費預估380元至405元,但工作人員似乎將的士徵收額外車資當常態,着記者上車前先問價,若合理才乘車,倘司機途中抬價則可按資訊卡背面的交通投訴組及警方電話作出投訴。
記者上車前向司機詢問往炮台山車費,司機含糊回答:「五百幾蚊。」由於機場工作人員曾指正常天氣下車資約400元,八號風球加幅不算高,記者遂決定上車,登車後再查問是否按咪錶作收費基準,司機回應咪錶僅是「好初階嘅參考」,並指「其他人打風可能都加三四百蚊先出車」。他表示,司機之間有「默契」,打風時按情況加價,具體加幅則自行決定,「現在打車人多,出車人少,公共交通又冇,自然要收多啲錢。」
他透露早前十號風球時,他由尖沙咀到灣仔已加收250元,往常猛烈颱風下「機場出九龍都收550蚊,去港島要過海,平時都要700蚊」。
的士抵埗後,當時咪錶顯示車資為347.5元,連同50元隧道費總車費約400元,但司機開價600元,聲稱因為回程風勢大,加價屬合理範圍,但他提供的單據就顯示附加費高達253元。

記者事後致電交通諮詢委員會交通投訴組,卻未能接通,僅有自動語音轉介至運輸署24小時熱線,而接線人員則建議直接向警方舉報濫收車資,或轉介運輸署跟進,運輸署會向車主發勸喻信,轉達乘客意見並要求改善服務,但若果挨劏的是即將離港的旅客,相信投訴便會不了了之。
上環去銅鑼灣加100元
另一名記者昨午1時30分透過八達通手機程式內的「Call車易」平台,電召的士車隊,由上環往港島南區香港仔,但結果顯示「暫無可用服務」。記者再先後嘗試轉變目的地為筲箕灣及銅鑼灣時代廣場,結果都是沒有服務,不知的士車隊是否在颱風下暫停服務。

記者遂登入另一網約車平台並點選咪錶的士服務,不消半分鐘便獲回應,指的士將在4分鐘後抵達,但司機隨後來電要求另加100元,記者同意後,的士依時到達,司機要求以現金支付增收的100元,明顯是繞過平台,並指加收費用已較其他司機少。
該司機表示昨早11時許仍維持十號颶風信號時便已出車,由於巿區風雨不算大,所以不太擔憂,但怕駛往赤柱等地,「因為入去路窄,沿途多樹,如果塌樹甚至山泥傾瀉,條路封咗會被困,走唔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