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特首視察防風部署 為前線同事打氣
作者:黃子龍、李芷珊   來源:大公文匯網    2025-09-24 09:24

【識港網訊】香港全城昨日嚴陣以待,合力應對超強颱風「樺加沙」。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透過社交平台表示,隨着「樺加沙」逐漸逼近,各政府部門已爭分奪秒,務求盡快作好全面準備及充足部署。他昨日上午分別前往渠務署緊急事故控制中心及提前啟用的南昌社區中心的臨時庇護中心,視察不同部門因應「樺加沙」來襲的應對措施,並實地了解人員各種準備工作。他趁機為各位前線同事打氣,並勉勵他們不怕艱辛,齊心應對這次超強颱風襲港可能帶來的危機與風險。

李家超昨日在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及渠務署署長莫永昌陪同下,到渠務署位於長沙灣的緊急事故控制中心所在大樓,先與數名正準備出發執勤的渠務署員工,包括排水機械人「龍吸水」操作隊伍成員及緊急應變隊伍成員交流,了解他們如何使用排水機械人及個人防護裝備,以及清理渠道的流程等。

 

行政長官李家超到訪渠務署緊急事故控制中心,了解中心應對颱風及水浸風險的工作。

10部「龍吸水」全出動應對水浸

李家超表示,他們總是在最大風大雨之際出動,第一時間恢復城市運作,亦提醒他們不要低估風險、注意安全。他提到,得知渠務署增購的4部「龍吸水」前晚已運抵,累計10部「龍吸水」昨日全數在各區投入服務,渠務署亦展示可水陸兩用排水機械人「小禹一號」,以及可進入鄉郊狹窄路段的「迷你小禹」,以靈活應對不同水浸情況。

隨後,李家超到緊急事故控制中心聽取同事介紹中心運作流程及人工智能水浸監察系統的操作情況,了解如何透過攝影機結合人工智能技術自動識別水浸事故,提前調派小隊及時處理。為應對超強颱風「樺加沙」,渠務署出動200隊緊急應變隊伍隨時候命,在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發出前,已啟動60隊在市面巡邏和戒備。

他又到訪中心所設的員工休息室,與數名正當值及曾使用「龍吸水」的前線員工交談,前線人員分享使用排水機械人的經驗,及如何透過科技更有效處理防災工作。李家超感謝他們過去多次風災雨災期間的辛勤工作,亦深知今次為應對「樺加沙」吹襲,部分同事可能需較長時間工作,寄語他們繼續不懈努力,提升工作效率,堅持以市民福祉為依歸。

其後,他在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及民政事務總署署長杜潔麗陪同下前往南昌社區中心,視察提早於上午8時開放的南昌臨時庇護中心,聽取深水埗民政事務專員王浩宇介紹中心設備及入住流程。

 

李家超向「龍吸水」操作隊伍成員了解操作流程。李家超Fb圖片

感謝關愛隊無私襄助

該中心會提供床墊及毛氈予有需要的人作棲身之用,並會提供杯麵及乾糧等食物予入住者充飢,亦設有女士專用區,保障使用者私隱。「深水埗關愛隊數名成員亦向我分享他們為應對超強颱風來臨的各項準備工作,包括事前『洗樓』向住戶轉告颱風信息、通知庇護中心資訊、提醒大廈法團留意電錶房等設備情況,以及探訪獨老、雙老住戶提供所需協助,包括在颱風來臨前提供小型維修服務確保家居安全等。我對他們的無私襄助表示謝意,並鼓勵他們再接再厲,為社區帶來關愛與關懷。」

他強調,特區政府各部門會繼續上下一心、堅守崗位,致力保障市民的生命財產及公共安全,盡力減低風暴帶來的威脅和影響,關愛隊亦會一如既往為有需要市民提供所需的及時支援。他再次呼籲全港市民保持警覺,確保自身及家人安全之餘,行有餘力時亦可多關心長者及有需要的鄰里,發揮守望相助精神,攜手渡過這場即將來臨的風暴。

李家超昨日在出席活動時表示,香港對颱風並不陌生,不過,「樺加沙」可能對社區構成重大威脅,特區政府已作出全面部署及加強防範措施,除了所有應急隊伍已準備就緒,主要目標是保障全港市民的安全,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亦提早24小時啟動,正進行全港即時監測、風險評估及制定應對措施,並已於早前宣布昨日和今日兩日全港學校停課,以及提前開放全港臨時庇護中心。

至於機場方面,李家超說到,昨晚起飛的航班大幅減少,今日亦會取消多班航班,機場大樓將保持全天候運作。為了防範水浸,特區政府已完成對大約240個易受水浸影響地點的檢查及清理工作,並有200支應急隊伍及吸水機械人待命。

他強調,雖然大自然的力量或考驗特區政府決心,但毋庸置疑,特區政府正全力以赴作出全面部署,加強安全防範,並會以堅韌、決心及團結精神,共同面對風暴。

 

三號風球下,中環街頭打工仔腳步匆匆。(香港文匯報記者嚴鍇華 攝)

 

採訪手記|上班族讚政府提前預警 未掛八號工照返

超強颱風「樺加沙」來勢洶洶,街上打工仔腳步匆匆,港人對返工的堅定依舊未減,即使風雨也打斷不了香港人的生活節奏。直至昨日下午2時20分天文台改掛八號風球,大部分打工仔匆匆下班。香港文匯報記者在灣仔直擊,修頓球場附近的巴士站大批上班族有序地排隊候車。居於南區的簡小姐表示,雖可提早回家,但仍要居家辦公。她指雖然風勢當時未算太強,但因其住處靠近海邊而感擔心,又認同特區政府提前預警的做法。甄先生亦讚揚天文台改掛八號風球的時間安排妥當,可讓打工仔有充分回家時間。

不少打工仔昨日上半天班。早上的中環街頭,依然是一片熟悉的匆忙,上班族手提公文包如常返工,速遞員在樓宇間穿梭,店員打開大門繼續做生意,這看似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香港文匯報記者在街頭尋覓良久,終於找到兩位速遞員聊兩句。

香港文匯報記者問他們對打風返工的感受。葉先生淡然地說:「未掛八號風球,我哋都要返工,大家都係搵啖飯食,只好做嘢嗰陣自己小心一點。」施先生亦解釋指,「公司落咗Order,八號風球就會收工,現在三號風球而已,做得幾多得幾多。」

 

施先生。(香港文匯報記者嚴鍇華 攝)

 

展現生活智慧 逆境中依然堅持

「唔通打風就唔使食飯咩?」施先生笑着反問,道出了許多基層勞工的心聲。儘管工作環境艱辛,但他們言語中卻透着一種豁達的智慧。另一名市民葉先生表示,公司其實有安全指引,若改掛八號風球,會讓住得遠的同事可提早下班。這種在風險與生計之間的平衡,體現香港職場獨特的彈性與務實。

這彷彿就是香港獨特的風景線:除非八號風球正式懸掛,否則生活與工作仍要繼續。這種務實的態度,正是香港人引以為傲的獅子山精神,這是一種在逆境中依然堅持、在困難前保持樂觀的生活智慧。

這或許就是香港最動人之處,在超強颱風與現代生活的夾縫中,人們依然用自己的方式,守護着這座城市的脈動。無論風雨多大,生活總要繼續,這種看似平常的堅持,恰恰是最不平凡的勇氣。

 

民安隊人員到鯉魚門三家村駐守。(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黃大仙中心裝水閘最快15分鐘搞掂

特區政府全力應對超強颱風「樺加沙」帶來的影響減至最低,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昨日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特區政府加強部署,包括加固太陽能板、地盤義工隊善後準備等。當中針對黃大仙區過去曾出現颱風致嚴重水浸問題,黃大仙中心通往港鐵站的水閘可於15分鐘至20分鐘內完成安裝,於天氣惡化前完成部署。地盤方面,承建商已穩固棚架、收起物料,並對天秤「鬆秤」以減風險;部分更自組義工隊,準備風後清理道路雜物。

對於簡約公屋採用組裝合成法(MiC),何永賢強調,組件在廠房內已完成試水等測試,惟需特別關注現場接合位。以彩興路簡約公屋為例,因應消防通風設開放式走廊,將放置沙包防雨水滲入。她亦對《建築物條例》有信心,指30年前的建築物已採用強化玻璃,簡約公屋符合相關要求。

责任编辑:liang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