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超前部署抗災 構建韌性城市
來源:大公文匯網    2025-09-24 09:20

【識港網訊】面對超強颱風「樺加沙」來襲,特區政府超前部署,準備充分,建起一套全方位抗災體系,增強了市民戰勝颱風的信心。同時也要看到,極端天氣變幻無常,真正的考驗在於,如何將周密的工作部署轉化為高效執行力,沉着應變,扎實應對,以結果為目標,讓香港安然度過天災考驗。

此次超強颱風是一場大考,一次全面的壓力測試。特區政府一早已提前部署,渠務、民政、消防、警方、飛行服務隊、交通運輸、醫管局等各部門守土有責,各就各位;海旁風險位置堆積了防禦沙包,低窪地區居民被疏散到安全地方;另一方面,社會各界也積極應對,建築物和住宅大廈的玻璃窗貼上了防風膠紙……不管樺加沙如何強勁,整個城市運作有條不紊,安然有序。事實充分說明,面對自然災害,主動出擊、防患於未然,才是現代防災抗災的核心理念。特區政府提前構築的全方位抗災體系,正在發揮強大的功能。

但再完美的頂層設計,若無法在「最後一公里」有效落實,也會淪為紙上談兵。颱風帶來的挑戰是全方位的,對特區政府來說,最關鍵的工作在於三個方面。首先,預警信息是整個城市的指揮棒,包括颱風情況、雨訊、路況、物資供應、交通安排等,權威、精準而廣泛地發放是穩定民心的「壓艙石」。除了電視台、電台滾動或定時發放,還要通過手機短訊、社交平台、社區組織等,觸達每一位市民,尤其是長者、殘障人士等弱勢階層。真實準確的信息是抗災的關鍵,有關部門要密切監察網絡信息,及時澄清不實信息,避免恐慌。

其次,維護交通秩序、打通生命通道是重中之重。每次強颱風之後,都有大量塌樹,交通為之癱瘓。2018年颱風「山竹」吹襲香港期間,全港共有約6萬棵樹木倒塌,是歷來最高紀錄。「樺加沙」的強度與「山竹」相若,其破壞性不可小覷。颱風來後,當務之急是迅速清理主要道路上的塌樹和障礙物,優先保障救援車輛、醫療急救、公共交通的通行,這需要警方、消防、民政等多部門的高效協同聯動,建立綠色通道,讓城市血脈盡快恢復暢通。

極端天氣下,停電、停水、人員受傷、建築物損壞等突發事件將集中爆發,這是最大考驗。特區政府的應急指揮中心需要保持高效運轉,根據事情輕重緩急合理調配資源,確保每一處險情都能得到及時妥當地處理,將颱風對市民生命財產的傷害降至最低。特區政府一早宣告,將密切評估市面情況,並根據實際需要決定是否啟動「全政府動員」體制,這為前線抗災準備了大量的「預備役」人員,有助於及時有力處理大型突發事件。

在應對本地災情的同時,如何妥善照顧滯留機場的大批「颱風難民」,關乎城市治理能力、公關水平及國際形象。機場起降大為減少,大量旅客被困在機場,行程計劃全被打亂,焦慮、疲憊等心理壓力不言而喻。特區政府及機管局需要及時展現人文關懷和組織能力,及時提供航班信息,協助處理行程變動,確保機場內有足夠的食品、飲用水以及基本的醫療保障。同時,要協調好周邊酒店的運輸能力,將旅客有序疏散。加強溝通安撫,提供適切服務,是一個城市軟實力的彰顯。

「樺加沙」終將過去,一次成功的應對既是對過去經驗積累的肯定,也是面向未來的起點。特區政府總結實戰成果,不斷完善預案,升級基礎設施,提升市民的防災意識,強化部門之間的協同能力,將香港打造為「韌性城市」,在任何壓力挑戰下都立於不敗之地。

责任编辑:liang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