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李家超:改善民生是施政最終目標
作者:林駿強 崔俊良   來源:香港商報    2025-09-18 13:53

【識港網訊】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18日)到立法會出席施政報告答問會。他強調,改善民生是其施政最終目標,而經濟增長是改善民生的基礎,二者相輔相承。多名議員關注外勞影響本地勞工就業情況。

 

4.jpg

 

李家超表示,今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十五五」的謀篇布局之年,香港須對接國家戰略,他上任以來積極推動社會改革,以發展改善民生,不同範疇都見到成效。他說設立「高層政府官員責任制」,是為了將司局長政治問責、公務員行政問責更好銜接;AI(人工智能)亦須發展,達到廣泛應用的效果,形容北都是香港發展新引擎,有廣泛的潛力,而現時是加快發展期。他說成立由其領導的北都發展委員會,希望做到拆牆鬆綁,定下專屬法律、優惠政策包等。

 

2.jpg

 

李家超說,改善民生是其施政最終目標,而經濟增長是改善民生的基礎,二者相輔相承。李家超又指,今年《施政報告》結合了政府謀劃和民間智慧,感謝每位提供意見的市民及議員。

多位議員向李家超提問。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熙表示,感謝政府及特首願意聆聽意見,將很多建議納入《施政報告》,但關注餐飲業及建造業失業率達到百分之7,稱是水深火熱情況,政府會否考慮就輸入外勞設計「熔斷機制」,當一個行業失業率超過某個數就停止輸入。

李家超回應說,一定會堅守本地就業優先的政策,又解釋2023年制定輸入勞工政策時,當時考慮到整體勞動力人口減少;2018年香港人力達到最高峰,勞動人口有367萬,到2023年少了19萬多,跌至348萬人,到今年再跌至344萬。

李家超亦說,當中老齡化問題嚴重,2023年60歲以下勞動人口,較2018年少了30萬人,因此政府才決定輸入外勞,若一些行業因人手不足影響生意,都會影響本地工人,因此人手不足的行業,必須讓他們引入外勞。

李家超說,很反對有人濫用機制,因此《施政報告》提出針對侍應及初級廚師「施手術」,增加本地招聘的工作,其次是保安局要加大力度打擊黑工,當局會動態留意情況,不可以「鐵板般」不理事實,要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當局會看緊情況。

 

3.jpg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梁子穎表示,關注政府如何協助有意工作的市民,可以參與就業用好香港的勞動力。李家超說,《施政報告》中有專章,為產業引入和發展,所講的為高端產業以及有競爭優勢的產業,認為對勞工在創造就業方面有積極端作用,同時收入亦會較高。

李家超說,在經濟轉型期對部分行業的影響可能較直接,或是間接;又舉例有部分行業收入倍升,如金融、貿易;部分行業找工非常容易,如教育工作;同時亦有部分工種出現短缺,是次專章中介紹產業引入、本地培育、引導資金投資,與梁子穎關注的情況一致。他再舉例說,引入飛機拆件公司,該公司香港從前沒有,但這條產業鏈有上、下游,還可有貿易、教育等,之後的產業發展很大。他說政府引入不同產業是希望可以改變結構,不要只在服務業如此單一,強調服務業雖然重要,但經濟起伏波幅大,若有不同產業,可令有很多穩固的職位,可確保勞工收入。

 

1.jpg

 

勞聯立法會議員林振昇稱,目前失業率上升至3.7%,從前「有手有腳」便會請,惟現時不容易,問及政府失業率如繼續上升至4%,部分行業若到7%至8%,政府會否有其他保就業措施,如會否在失業率高的行業中設外勞人數上限等。

 

4.jpg

 

李家超回應說,政府會確保本地就業優先,並打擊黑工,並動態留意實際情況,勞工及福利局會留意不同行業輸入勞工申請,會嚴格去審批,目前所引進措施,除需要個別行業僱主證明自己出現招聘困難,本地招聘時間由四星期延長至六星期外,當局亦會動態留意。他稱當局在兩個佔輸入勞工最多比例的工種中實行,若果能收效,證明為可用的方法,若情況不符要求,亦可以有新的做法。

责任编辑:liang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