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港中大取錄7「狀元」
作者:(香港文匯報記者 姜嘉軒)   來源:大公文匯網    2025-08-06 10:11

【識港網訊】今年文憑試(DSE)共誕生破紀錄的16名「狀元」,而今日公布結果的大學聯招(JUPAS)獲取錄的「狀元」更出現「+1」的特殊情況,由4所大學瓜分。據各大學發布相關資料,香港中文大學成為今年的「狀元」贏家,該校醫學院的環球醫學專修課程共取錄7名「狀元」;香港大學則取錄5名「狀元」;而香港科技大學指,今年透過聯招取錄4名「狀元」,不過當中一人並非應屆考生;另香港城市大學亦有一名6科5**「狀元」獲該校獸醫課程取錄。整體來說,今年聯招共有1.58萬名學生獲取錄,人數較去年略增,不過因申請總數同時多出逾3,000人,成功獲學位比率反而下降3.3個百分點至36.5%。

2025年度大學聯招今日(6日)上午9時起公布正式遴選結果,聯招處數據顯示,今年43,269名申請人中,15,808人獲得8所資助大學及香港都會大學課程取錄,當中13,151人屬Band A首三志願,佔總數83.2%,較去年下降逾4個百分點。

獲取錄考生須明天交留位費

另一方面,聯招考生亦可申請「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SSSDP)」自資院校的全日制學士學位課程,今年共有4,904人獲取錄,較去年增逾一成。各獲聯招課程取錄的考生,須於明天(7日)下午5時前繳交5,000元留位費,並於指定時段內到取錄申請人的院校完成註冊。

醫科一直是本港「狀元」尖子熱門之選,其中港中大表示,該校今年透過聯招共取錄2,978名本科生,包括7名「狀元級」學生,當中一人為7科加數學延伸5**的「終極狀元」,另4名為6科加數學延伸5**的「超級狀元」,他們將入讀環球醫學專修課程。

中大同時亦取錄了18名考獲5科5**的「榜眼」,當中15人將分別入讀環球醫學專修及生物醫學課程,另3人入讀計量金融學及風險管理科學課程。

港大表示,該校今年取錄包括5名DSE「狀元」以及超過60名獲4科5**或以上的尖子,他們將分別入讀醫科、國際商業及環球管理、計量金融、牙醫、計算與數據科學等課程。

港大特別指出,今年錄取的學生中,DSE成績排列首100學生的選科取向越趨全面及多元化,超過一半選擇與人工智能及科創相關的課程。

港科大則指,今年取錄了4名考獲6科5** 或以上及公民科達標的「狀元」,獲取錄入讀的課程包括國際科研、理學量化金融學、金融學、環球商業管理。不過據了解,當中一人所持的是2024年DSE成績,並非應屆考生。

根據聯招辦規定,正修讀大學聯招課程者,除非辦妥整個退學手續,否則不符聯招申請資格;該名去屆「狀元」較大機會是去年選擇出外留學,並因特殊原因而再申請今年的聯招入學。

118聯招生獲城大精英獎學金

此外,港城大亦取錄了一名考獲6科5**的「狀元」入讀獸醫,而該校聯招收生總數約有1,800人,包括超過100名經彈性收生安排獲得取錄資格,整體共有118名聯招學生獲頒「城大香港精英獎學金」。

其他大學方面,嶺南大學回覆指,今年聯招收生情況與往年相若,當中約八九成為Band A考生。香港教育大學今年透過聯招取錄約753名DSE考生,形容平均收生成績理想。

港大「神科」取錄IB「狀元」及多元尖子創新高

逾百名經多元途徑入讀MBBS課程的準醫科生齊聚港大醫學院。(港大醫學院圖片)

除了透過大學聯招,本港大學頂尖學科亦會藉多元途徑吸納尖子。截至昨日,香港大學的「神科」醫學課程,該學院今學年共吸引了30名IB國際文憑(IBDP)滿分「狀元」,包括2025亞太青年橋牌錦標賽冠軍蔣承軒,並透過學校推薦直接錄取計劃(SNDAS)取錄31名多元才能優異生,兩者人數均創新高。同時,該院亦將迎來首批25名入讀四年制「第二學位」醫科生,有來自劍橋大學、倫敦帝國學院,亦有港大工程學、藥劑學、牙醫學的一級榮譽畢業生。

港大醫學院前日(4日)舉行新生聚會,港大副校長(健康)兼醫學院院長劉澤星與逾百名新生歡聚。出席聚會的新生包括IB「狀元」蔣承軒;以「第二學位」途徑入學的劍橋畢業生伍亮恆;經SNDAS錄取的民生書院張樂晞及聖保羅書院鄧朗熙,兩人憑文憑試6科5**共51分的優異成績直接成為「傑出醫科學人(DMS)」。

談到選擇港大醫學院的決定,蔣承軒表示,自己在升學講座中,認識了醫學院的教授,過程中分享自己兼顧 IB考試與國際橋牌賽事的困擾,卻意外獲得鼓勵:「教授相信我能兼顧學業與橋牌,這份信任令我深受感動,並堅定了我的選擇。」

劍橋生赴港大讀「第二學位」

他認為港大醫科「增潤學年」安排具吸引力,「既可留港讀書,又能有一年海外交流拓闊國際視野的機會,完美契合我對多元成長的追求。」醫學院已安排他與學業指導總監商議彈性安排,助他兼顧醫學志業與橋牌生涯。

以「第二學位」途徑入學的伍亮恆畢業於劍橋大學自然科學,在聖保羅男女中學就讀中四時,他因疫情時常停課自修,兩年內考獲英國高考AL 5科A*,提前獲劍橋錄取。今年他剛取得劍橋獎學金準備修讀碩士課程時,得知港大醫學院新開辦「第二學位」,決定回港以跨界視野推動醫療創新,希望日後從醫服務社會。

劉澤星對該校醫科課程日益國際化和多元化表示欣喜,相信將有助培育具備全球視野和關愛兼容的「新一代醫生」。他強調,香港正大力發展頂尖醫學科技,要培養的不只是醫生,而是能應對未來挑戰的醫療領袖,推動本地科研走向世界,「未來醫生必須掌握科技,具備AI背景的人才是醫學革新的關鍵力量。」

他介紹,學院為頂尖醫科生而設的DMS計劃,會由資深教授或社會賢達提供一對一的個人化指導,重點培育教學科研領袖,計劃亦於今年新設博士獎學金,成績優異者可獲最多200萬元資助攻讀博士學位,畢業後回饋服務港大醫學院。

港大醫學院早前又新委任了10名「毛孩教授」,由院長和教授的寵物擔任親善大使,幫助學生放鬆心情,推動友善校園,並傳遞對動物的關愛。

另一方面,中大醫學院昨日指,新學年起推出的「第二學位」醫科課程,25名獲取錄者都是生物醫學及健康科學學位的一級榮譽畢業生,當中七成畢業於海外頂尖學府,包括牛津、劍橋、倫敦帝國學院、加州大學、多倫多大學以及悉尼大學等。其餘為本地大學學位持有人,中大畢業生約佔當中七成。此外中大醫學院亦取錄了多位成績優異的IB考生,當中包括多名IB滿分的狀元。

责任编辑:liang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