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上海國資委集體學習穩定幣
作者:香港文匯報 記者 倪巍晨   來源:大公文匯網    2025-07-14 10:46

【識港網訊】繼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6月18日在「2025陸家嘴論壇」上首次提及「穩定幣」話題後,上海市國資委黨委近日召開中心組學習會,主題聚焦「加密貨幣與穩定幣的發展趨勢及應對策略」。上海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賀青要求,加強對數字貨幣的研究探索,堅持產數融合,探索區塊鏈技術在跨境貿易、供應鏈金融、資產數字化等領域的運用。有受訪專家指,滬港均是國家重要的金融中心城市,在穩定幣、加密貨幣方面具有天然協同優勢,從服務國家金融發展大局角度,兩地可探索發行錨定人民幣的離岸穩定幣,並研究中國央行數字貨幣與各類合規穩定幣間的互操作性,「建議兩地在合規框架下,研究數字資產市場的互聯互通」。

此次學習會邀請國泰海通政策和產業研究院政策組首席李明亮作專題輔導報告,講述了加密貨幣及穩定幣的發展歷史、類型特點,闡釋了全球各地區穩定幣的發展戰略與監管體系,分析了穩定幣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並就數字貨幣發展提出了建議。

賀青在會上指出,要保持對新興技術的敏銳感知,加強對數字貨幣的研究探索。堅持產數融合,探索區塊鏈技術在跨境貿易、供應鏈金融、資產數字化等領域的運用;進一步推動科技、金融、產業深度融合,更好發揮國資國企在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的重要作用,為上海「五個中心」(國際經濟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借穩定幣研人民幣國際化新路徑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鄧宇提醒,當前以央行數字貨幣、穩定幣為代表的新興貨幣形態,為促進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帶來新的技術創新,並從底層邏輯推動國際貨幣體系的變革。目前掛鈎美元的穩定幣佔據全球市場主要份額,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城市,研究學習穩定幣以及在未來可能的參與方式,不僅有助於把握穩定幣前沿創新,主動適應新型貨幣形態變化,也有望通過推行穩定幣研究或開發,參與數字資產和數字經濟創新,包括央行數字貨幣、穩定幣等在內的新模式,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新的路徑模式。

內地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全球範圍內央行數字貨幣和穩定幣的研發與應用正蓬勃發展,部分國家和地區出台了監管框架。儘管內地對加密貨幣交易持嚴監管態度,但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須對全球金融前沿保持高度敏銳感知,以便在未來全球數字經濟競爭中不落於人後。另一方面,當前美元的主導地位面臨挑戰,錨定法幣的穩定幣,是未來跨境支付及貿易結算的重要工具,上海探索穩定幣在跨境貿易中的應用,有助於提升人民幣國際使用效率和影響力。此外,上海正致力於「五個中心」建設,數字貨幣、區塊鏈技術與上述中心建設緊密相關。

 

上海正致力於國際經濟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數字貨幣、區塊鏈技術與上述中心建設緊密相關。圖為上海浦東陸家嘴。 (資料圖片)

 

傳遞國企參與數字貨幣應用信號

從會議內容看,上海國資委傳遞了兩大關鍵信號。宋清輝分析,一方面,上海將探索通過國有資本和國企,以審慎可控方式參與數字貨幣相關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實踐;另一方面,上海不會被動應對數字貨幣發展,而是通過積極參與、主導相關技術和標準研究,掌握未來數字經濟發展的主動權。

宋清輝建議,在穩定幣發展方面,上海可從五方面發力。一是聚焦穩定幣在提升支付效率、縮短跨境支付鏈條方面的潛力,優先探索其在跨境貿易、供應鏈金融、B2B大額結算等領域的應用。二是在國家金融管理部門指導下,建立金融科技監管沙盒機制,允許符合條件的機構在受控環境下進行穩定幣相關技術和應用試點。三是積極參與國際組織和多邊機構關於穩定幣的監管框架、技術標準和互操性的討論和制定。四是探索由國資國企牽頭或參與建設運營的、基於區塊鏈的跨境支付基礎設施或穩定幣發行試點。五是上海可探索穩定幣與數字人民幣的協同發展路徑,包括研究基於數字人民幣的離岸穩定幣,或數字人民幣在跨境結算中如何與現有穩定幣體系的兼容互補。

 

產數融合服務貨幣國際化戰略

數字人民幣將着眼國家戰略,穩定幣則更立足於金融創新。申萬宏源資產配置策略首席分析師金倩婧認為,數字人民幣發展將更多聚焦服務國家戰略,以防未來遭遇美國SWIFT支付系統制裁時能實現經濟貿易的平穩運行。穩定幣、數字人民幣等結合,有助於推進金融創新和人民幣國際化,提升人民幣資產的潛在吸引力。

此外,市場分析指,上海國資委主任賀青在總結講話中強調「產數融合」,即探索區塊鏈技術在「跨境貿易、供應鏈金融、資產數字化」等領域的運用,表明上海的這次探索,驅動力源於國家級的產業升級和貨幣國際化戰略,而非滿足民間的投機需求,旨在尋找人民幣資產進入全球數字化價值網絡的合規通道。

 

 

專家倡推數字人民幣與合規穩定幣互通

 

滬港可探索數字資產市場互聯互通。 (資料圖片)

 

上月召開的陸家嘴論壇期間,上海與香港財經官員代表兩地簽署了《滬港國際金融中心協同發展行動方案》。受訪分析師指出,滬港均是國家重要的金融中心城市,在穩定幣、加密貨幣方面具有天然協同優勢,從服務國家金融發展大局角度,兩地可探索發行錨定人民幣的離岸穩定幣,並研究中國央行數字貨幣與各類合規穩定幣間的互操作性,「建議兩地在合規框架下,研究數字資產市場的互聯互通」。

 

滬港協同發展服務國家金融戰略

滬港在穩定幣、加密貨幣領域的發展側重各有不同,但具備天然協同發展優勢。內地經濟學家宋清輝分析,上海在穩定幣、加密貨幣領域更強調服務實體經濟、內部可控和金融穩定,其重點在於區塊鏈技術應用,以及數字人民幣的推廣和應用;對於穩定幣的探索,目前主要圍繞錨定法幣、合規可控的模式,通過提升現有金融體系效率,服務人民幣國際化和數字經濟發展。香港則聚焦國際化、市場化和金融創新,其《穩定幣條例》的制定及後續生效,表明香港正致力於建立明確的監管框架,以吸引合規穩定幣的發行與交易,進而營建全球虛擬資產和穩定幣的國際門戶。

在宋清輝看來,滬港可通過協同發展,實現數字人民幣和香港合規離岸穩定幣之間的有效銜接及互通,更好服務國家金融戰略大局。具體看,上海聚焦服務實體經濟,通過區塊鏈技術和數字人民幣,提升內地金融效率,探索人民幣跨境使用的內部路徑。香港作為中國的對外窗口和離岸樞紐,應積極構建符合國際標準的虛擬資產和穩定幣監管體系,吸引國際資本和技術,進一步探索人民幣離岸穩定幣的國際應用。

 

在跨境貿易或支付方面加強合作

香港在穩定幣監管方面已走在前列。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鄧宇指出,從香港《穩定幣條例》內容看,監管部門提出了核心監管要求,包括牌照制度、資本門檻及儲備管理,其較高的准入門檻能確保監管透明度及合規運營。滬港協同推動穩定幣健康發展具有前瞻性。未來兩地在監管協調、監管制度建設,以及「監管沙盒」試點等方面有探討空間,可以邀約金融機構和企業參與其中的研討和後續研發測驗試點,通過積累經驗持續完善監管制度,包括在跨境貿易或支付等方面的合作。

宋清輝說,香港可充分發揮其離岸市場優勢,探索發行錨定人民幣的離岸穩定幣,上海應在跨境貿易、供應鏈金融等領域,提供技術研發和應用場景對接方面的支持,共同探索人民幣穩定幣在內地與香港、內地與國際間的應用。另一方面,滬港可協同探索中國央行數字貨幣與各類合規穩定幣之間的互操作性,構建高效安全的跨境支付結算網絡,並共同推動和採納一套統一或兼容的區塊鏈技術標準及協議,確保兩地數字金融基礎設施的順暢連接與信息共享,並在合規框架下,探索兩地數字資產市場的互聯互通模式。

 

內地多市官宣探索穩定幣

穩定幣的話題已進入內地不少地方政府的政策研究視野。圖為虛擬貨幣。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記者留意到,穩定幣的話題已進入內地不少地方政府的政策研究視野。除上海市國資委近日圍繞穩定幣發展和趨勢召開學習會外,據不完全統計,包括江蘇省無錫市、四川省成都市、山東省青島市近期亦官宣探索穩定幣。

江蘇省無錫市近日召開重點改革任務專題推進會提出,探索穩定幣賦能外貿發展的實踐路徑。據成都發布消息,6月26日,成都市錦江區區長繆曉波走訪某金融科技機構並召開座談會,探索春熙路商圈穩定幣與數字人民幣結合運用路徑。7月10日,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工商聯組織全體機關幹部參加穩定幣相關培訓。

 

雄安新區可作數字人民幣試驗田

內地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內地還有不少城市已經具備研究和探索穩定幣、加密貨幣的潛力。比如,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及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深圳在金融科技、創新產業、跨境貿易方面具獨特優勢,且也是數字人民幣重要試點城市。未來深圳可聚焦跨境貿易結算、大灣區金融互聯互通,以及在數字貿易、數字資產方面的探索,並利用與香港的緊密聯繫,探索人民幣穩定幣在區域內的應用。

北京是國家的金融管理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擁有眾多金融監管機構、大型金融機構總部,及頂尖科研院所。宋清輝認為,未來北京應更多側重宏觀政策研究、監管沙盒設計、國家級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推動數字貨幣在高端技術產業、知識產權交易等領域的應用探索。

此外,雄安新區是未來之城和創新發展高地,憑借創新靈活的體制機制,未來可進行「一張白紙」式的數字城市和數字經濟規劃,在數字城市治理、數字身份、智能合約賦能產業發展等方面進行前瞻探索,亦可作為數字人民幣和穩定幣應用場景的綜合性試驗田。

 

多地發聲:警惕借穩定幣等新概念非法集資

近期「穩定幣」概念被熱炒。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投資者的「炒幣」心態,包裝所謂的「穩定幣」,將其作為非法集資、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的工具。針對這一新情況,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和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相繼發布警示,呼籲投資者充分認識「穩定幣」等數字貨幣及相關創新概念的高度複雜性和波動性,樹立正確貨幣觀念和理性投資理念。

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警惕利用『穩定幣』等新型概念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稱,近期一些不法機構與個人假借「金融創新、區塊鏈技術、數字經濟、數字資產」等噱頭,利用社會公眾對新型金融概念認知尚不深入的特點,通過發行或炒作所謂「虛擬貨幣、數字資產、穩定幣投資項目」等方式,承諾高額回報,誘導公眾投入資金參與交易炒作。

該協會呼籲,投資者務必認清本質,高度警惕任何承諾高額回報、保本付息的投資項目;在進行投資理財前,務必通過國家金融管理部門官方渠道核實相關機構及產品的合法資質,選擇持牌正規金融機構。

 

編造虛擬貨幣投資項目行騙

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近日也發布「關於警惕以穩定幣等名義實施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揭露不法分子利用「金融創新、數字資產」等為噱頭,實施非法集資、賭博、詐騙、傳銷、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的套路。深圳市防範和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專責小組辦公室亦指,不法機構未經國家金融管理部門依法許可,或者違反國家金融管理規定,利用穩定幣等新概念進行炒作,編造所謂的「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投資項目,公開虛假宣傳並吸收公眾資金,滋生非法集資、賭博、詐騙、傳銷、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

申萬宏源資產配置策略首席分析師金倩婧認為,作為一種新興技術和資產,不應忽視區塊鏈和穩定幣的潛在風險。加密貨幣的匿名性、去中心化特徵,或成為不法分子的利用工具;與此同時,部分區塊鏈項目存在欺詐行為,盲目投資或引致重大資金損失,且區塊鏈項目內部的高收益項目也可能存在欺詐嫌疑。

近日,內地一家名為「DGCX鑫慷嘉」的投資理財平台「跑路」事件引發廣泛關注,包括北京商報等多家媒體報道,該平台爆雷導致約200萬投資者血本無歸,130億元人民幣資金去向不明。從業務模式看,「鑫慷嘉」盜用海外持牌交易所名義,打着虛擬貨幣投資旗號,利用高額收益吸引消費者,其宣傳的單日收益率高達1%。

责任编辑:liang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