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期間,香港旅遊業成績亮眼。據港府發布數據,五一黃金周整體訪港旅客數目約110萬人次,當中內地旅客約92萬人次,恢復到疫情前90%水準,同比上升約20%。假期共有680個內地團訪港,700元以下酒店基本訂滿。小小香港,黃金周內人氣鼎旺。
丁旺之餘,是否財旺呢?收假後首日,特首李家超即喜洋洋表示,有蘭桂坊餐廳表示營業額增長四至五成,零售業中的珠寶丶化妝品和海味等生意也上升約四成。不過,餐飲業外,酒店住宿業的風光就只“曇花一現”,據酒店業主聯會數據,黃金周首3日業界生意額同比上升1至2成,但4日訂房已回落2至3成,有酒店更下跌近一半。零售管理協會數據顯示,零售業五一整體實現增長,但只有首兩日的情況較好,第3日之後生意已回落不少。總的來說,財固然是旺的,不過尚未旺及預期。
再來看看遊客體驗,這方面就出現了較多的負面聲音。例如中心商業區、景點人潮密集,又如餐飲價格較高、酒店漲價,當然還少不了兩大節假日“例牌”:服務人員態度惡劣、關口擁堵。針對上述問題,港府及各界也正積極複盤中,提出不少建議,不少極具可操作性,也表現出了港府應對新形勢的主動態度。
不過今年有趣的是,各方討論中,竟是圍繞“旅遊特種兵”出現了爭論之聲。所謂“特種兵”大多為內地遊客,他們選擇在餐飲店或室外露營,以節約酒店住宿支出,在消費方面也較為克制,致使今年五一香港遊客人均消費有所下降。職業訓練局酒店及旅遊學院總監黃家榮認為,“特種兵”旅客比較年輕,而且經濟能力未必太好。他表示香港旅遊發展不能只追求旅客人數增長,應該要追求高消費旅客的增長。對此,旅遊業議會總幹事楊淑芬認為最重要是令香港依舊保持吸引力,如果之後經濟轉好,這些旅客再來港消費的模式也會不同。特首李家超則一錘定音指出,香港應歡迎各類型遊客,維護“好客之都”形象。
其實“特種兵”式旅遊在內地流行已久,倒未聽過地方旅遊相關部門抱怨這些遊客消費太低。一方面是丁旺總會帶來財旺,另一方面是內地近年來消費模式升級迭代迅速,網紅美食、打卡點、體驗專案層出不窮,只要人肯來,總有消費專案能擊中“心趴”,例如筆者本人就對哈爾濱雪狐合照極感興趣。因此,港府與其抱怨遊客消費少,不如想想是否沒有提供能打動消費者的專案,若還線上上購物發展成熟、各地旅遊業花樣“整活”的當下,仍舊給出一個十年前的舊香港,那麼無法打動“特種兵”,也是情理之中的。
此外,對於香港服務業者態度較差的抱怨,年年都有,也是十年前的舊問題了,港府再不加大力度解決,怕是明年五一也難再超越疫情前盛況。
本網評論員 山貓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