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廣東省政府官網7日發布《廣東省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積極促進入境消費,持續提升通關便利化和服務保障水平,吸引港澳居民來粵消費。《方案》還強調要加力擴圍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並擴大消費品以舊換新主體參與範圍,完善境外人士參與流程。華南城市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智庫常務副主席姚育賓受訪時表示,《方案》明確了吸引入境消費的多項措施,包括提高境外旅客在粵住宿餐飲、交通出行、購物支付、通信、就醫等環節便利化水平,吸引更多港澳居民北上消費。

這份由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方案》,從八個方面提出三十一項措施。其中,《方案》提出積極促進入境消費。持續提升通關便利化和服務保障水平,吸引港澳居民來粵消費。支持廣州、深圳、珠海、汕頭、江門、潮州等地市推出優質特色入境旅遊線路和服務,提高境外旅客在粵住宿餐飲、交通出行、購物支付、通信、就醫等環節便利化水平,打造入境旅遊首站城市和樞紐城市。支持廣州深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支持深圳積極爭創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加快推進廣州、深圳市內免稅店試點建設,在具備條件的口岸增設免稅店,在大型商圈、商業綜合體設立離境退稅服務點。支持具備條件的民宿、公寓和國際青年旅舍接待外籍人員入住。
港人冀推港幣電子支付
「每逢節假日我經常到珠海、深圳等行街、食飯、遊玩。」香港居民朱姨坦言,對於年紀較大的港人來說,如果未綁定內地銀行賬號,北上移動支付的實名認證存在困難,期待廣東在購物支付方面有更便利化措施,譬如支持港幣電子支付。而現在粵港在攜帶消費品通關方面仍有一定限制,建議擴大肉禽蛋類、中藥品及滋補品等可攜帶通關的消費品範圍,並增設快速通關「白名單」,讓跨境消費更加暢通。
倡簡化灣區消費糾紛處理
「隨着『港車北上』推進,自駕跨境出行日趨便利,但在廣東部分停車場仍遇到港澳車牌無法識別帶來的「停車難」,建議廣東更多城市加快完善港澳車牌識別系統與充電設備,在口岸也可增設『經常往返旅客通道』。」港青吳佳慧表示,由於地域及文化差異,港人在內地消費過程中會遇到商品質量標準、退換貨政策等問題,加上兩地法律程序不同,使得維權成本高且效率低,建議粵港政府攜手設立灣區消費者投訴與調解平台,簡化跨境消費糾紛處理流程。
姚育賓表示,此次廣東在《方案》中明確持續提升通關便利化和服務保障水平,吸引港澳居民來粵消費。爭取國家支持實施粵港澳遊艇自由行,促進粵港澳遊艇互認互通,從而帶來廣東與港澳高端遊艇產業轉型升級,共同拓展周邊國際市場。粵港澳三地可攜手在發布「大灣區美食地圖」、商旅文體融合消費、培育低空和郵輪遊艇消費等多方面加強合作。「當前世界經濟面臨極大不確定性,港澳作為國際自由貿易港,廣東應該抓住這兩個重要對外合作窗口,全力推進大灣區協同化發展,攜手港澳吸引更多境外遊客前來參與觀光、購物、考察、展銷等活動,共同打造大灣區全新經濟增長極。」
打造數實融合場景 推「AI+消費」
姚育賓指出,《方案》強調「大力發展新型消費」,加快AI大模型、虛擬現實、全息互聯網、數字孿生等新技術應用賦能,打造一批數實融合場景。支持直播電商平台創新虛擬主播、3D直播間等帶貨模式,推進「人工智能(AI)+消費」,開展「機器人+」行動,提升「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服務水平,徵集發布省級消費新場景案例。將AI大模型、虛擬現實、全息互聯網、數字孿生等新技術融入文旅、零售、餐飲、醫療等各個領域,廣東政策力度領先內地其他省份。這些措施值得香港借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