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將於本月26日出爐,社會各界關注政府連續三年財赤。有建議提出通過售賣政府資產,吸引中東等市場的投資者,如賣公屋和商場,賣設施一定的年期經營權等。大公文匯全媒體訪問了多位立法會議員及學者,普遍認為售賣政府資產能幫助緩解政府財赤,但必須講求方法。
立法會議員陳學鋒表示,贊成售賣政府資產幫助緩解財赤,但要避開民生設施。因為在商業化下加租無法避免,可能會對市民的日常生活造成經濟上的壓力。相反,如果一些對民生影響不算太大的政府固定資產,確實可以考慮;同時還需要思考這些資產售賣會否影響到香港乃至國家安全的問題。
陳學鋒提出重推公屋租置計劃,若公屋居民住了一段時間,有條件的話可以買回這個公屋去繼續居住下去。現時公屋的數量也不斷上升,總體數量有80多萬戶,接下來還有大概20-30萬戶的單位將落成,將來就會有超過100萬戶公共房屋。這些公共房屋如果越來越多,其實對政府的財政狀況都會有一定的影響。初步估計若每年政府賣出1萬個左右80至100萬的單位,政府每年的庫房收入就已經可以達到百億,大大減低財政赤字。但同時也要設立相應的限制,如將禁售期延長至10至15年以上,令購買了公屋的居民不能夠即時去轉售,防止炒賣的情況發生。
立法會議員容海恩則表示,留意到房協亦有售賣政府資產,保持收支平衡,她認為這是健康的做法。過往政府售賣不同資產時,市民對於新的經營者,如是否有租客被趕走、租金上會否太貴、欠缺彈性等問題上,會有不少疑惑,但是在運營幾年之後,就可以發現整個生態平衡了,甚至比原本政府經營的好像更生機勃勃,人流更多一些,市民普遍對於新的營運者和新的營運模式是接受的。她舉例,在疫情之後經濟未恢復,加上港人北上,對於北區或者新界區的街市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人流少了,商舖的選擇也會變少,若能考慮讓商界參與,讓他們自己想辦法去激活街市,反而是一件好事,所以要售賣資產和公營設施,可以多考慮商界,讓商界多參與,提振到整個地區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