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中國人愛湊熱鬧,此話不是沒有道理的。前幾年,氣功熱,出國熱、經商熱曾風靡全國。今年初,“呼拉圈”熱又一下子席捲神州大地,但曇花一現又銷聲匿跡。一段時間來,在深圳,炒地皮、炒股票等等也熱得“火紅”。且不說地產、股票熱起來的是非曲直,光這股熱勁,就使人想起三年前《經濟日報》提出“彩電哪里去?”、“冰箱哪里去?”的舊事來。當時的彩電、冰箱是緊俏貨,誰能搞到可大發,各地方、各行業一哄而上都來引產彩電,一上電冰箱,結果,三年後的今天,該報又報導說:“彩電多了怎麼辦?”、“冰箱多了怎麼辦?”許多生產彩電、冰箱的企業產品積壓、經濟虧損以至停產,有的連續幾個月發不出工資,只好以電視機、冰箱折價當工資發給職工。可憐的是沒錢買米的職工不能將電視、冰箱當飯吃。
有熱必有冷。熱得發燒往往會冷到發抖。許多人看不到這一點而只看到人家賺錢就跟著幹,什麼緊俏趕什麼,越是熱門就越有人趕,以至於出現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擁擠場。先不說人多爭飯吃吃不飽或吃不到,這麼多人哄擠在一起往一個胡同裏鑽,“自相踐踏”、“互相碰撞”在所難免,就是落個“血流傷殘”也不罕見。“趕熱門”最終只能趕出項目重複、原料短缺、產品積壓、效益下降、市場疲軟等“發高燒”的綜合症。
患這種綜合症,一方面,是由於企業沒有分析研究市場資訊、供求關係和市場變化,見熱就上;另一方面,是市場缺乏必要的宏觀調控。一些主管企業的部門在某些專案出現飽和的‘’黃牌”後,經不起某些企業找關係鑽門路的疏通而網開一面,使熱者更熱。深圳的高級酒店、卡拉OK歌舞廳,有關部門早已提出“飽和”,但“飽和”後批准開業的卻仍如雨後春筍。不管投資後果,管你“趕熱門”趕得“發高燒”,燒得抽筋,燒得休克。等你到了頂點才來降溫整頓。一熱一冷,一脹一縮,再強健的肌體也要出毛病,何況我們的市場本來就先天不足。
趕熱門能賺錢,但趕熱門更多的是栽倒在熱門坎上。有頭腦的人是不願意跟在人家屁股後重複人家做過的東西的。國內外大凡能打開市場的企業都有自己獨特的拳頭產品,一些發達國家的企業如日本的松下、索尼、東芝,哪一家每年不是有新產品推出?我們與其盯住今天市場上熱銷什麼,倒不如放眼明天社會會流行什麼。趕熱門撞倒在南牆根上的人,為何不花點功夫趕“冷門”?
199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