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以孕育34位院士而聞名的「院士之鄉」,旅外僑胞達280多萬人的「中國第一僑鄉」,廣東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所在地,《狂飆》《讓子彈飛》《一代宗師》《醉拳》等多部影視取景的拍攝地,劉德華的老家……這樣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便是「江門」。
面積9507平方公里,人口483萬,人均GDP7.5萬元人民幣,這就是江門的基本畫像。第一產業(農、林、牧、漁業)佔GDP8.2%,第二產業(工業和建築業)佔GDP45.6%,第三產業(服務業)佔GDP46.2%的江門,如今發展的重點在製造業。國家致力把江門打造成先進製造業強市,大力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資訊技術、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醫療保健、新材料等五大新興產業。
作為大灣區9市當中的江門,在大灣區中首先具有地理優勢。珠三角傳統的首善之地江門五邑(新會、台山、開平、恩平、鶴山),憑藉其廣大的土地(佔珠三角的四分之一)及「承東啟西」地理位置,蘊含着極大的發展潛能。
「硬聯通」構建灣區「1小時生活圈」
優越的地理位置不宜浪費,江門以軌道交通和高快速路網為重點,加快建設珠西綜合交通樞紐。全省第四大軌道交通樞紐——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正式開通後,江門成為深江鐵路、廣佛江珠城際等多條軌道交通線路的交匯站。江門聯通廣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和港珠澳大橋三大戰略通道,加緊建設黃茅海跨海通道,全面融入灣區「1小時生活圈」正照進現實。
「軟聯通」促多項政務服務「灣區通辦」
除了「硬聯通」的支撐,江門正深化「軟聯通」機制,加速灣區人才和資金的流通,多項政務服務「灣區通辦」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在政務服務大廳的大灣區綜合服務窗口,20多項高頻政務服務實現廣、佛、珠、深跨城通辦。「商事登記+智能審批」在全國率先上線試運行,服務範圍延伸到港澳地區。
港澳產業合作全面開花
除了民生政務,江門大力推進大灣區經濟建設,深化與港澳在金融、旅遊、文化創意、電子商務、海洋經濟、職業教育、生命健康、農業、稅務優惠等領域合作。
江門深化與港澳在金融、旅遊、文化創意、電子商務、海洋經濟、職業教育、生命健康、農業、稅務優惠等領域合作。(新華社資料圖)
金融領域的合作涉及促進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提升本外幣兌換和跨境流通使用便利度,有序推動「理財通」在江門落地,在江門開展本外幣合一的跨境資金池業務試點,支持銀行開展跨境貸款業務,支持港澳金融機構在江門展業;擴大保險業開放等等。
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之後,企業的發展動能離不開創新動能。2020年,江門先後引進廣東省智能製造研究所江門中心、廣東省半導體產業技術研究院江門中心、江門產研院等創新載體,為全市高企創新發展搭建了合作平台。
人才服務引導港澳青年築夢僑鄉
隨着《江門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港澳居民就業創業專項實施方案》等一系列就業創業政策文件的出台,江門支持港澳青年創業就業的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同時,江門還專門成立了港澳青年創業創新服務中心,為在江門就業創業的港澳青年免費提供「一站式」公共服務,並分別在香港、澳門設立港澳青年(江門)創新創業服務站,促進港澳青年到江門實習交流、創新創業。
香港五邑總會開設職位招聘港人畢業學生到總會江門辦事處工作。(資料圖片)
為便利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從事科研學術交流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管理局決定,自2023年2月20日起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試點實施往來港澳人才簽注政策。傑出人才可以獲發有效期5年的人才簽注,科研、文教、衞健人才可以獲發有效期3年的人才簽注,法律、其他類人才可以獲發有效期1年的人才簽注。人才簽注持有人可以在簽注有效期內多次往來港澳地區,每次在港澳停留不超過30天。近日,江門成功簽發首例往來港澳傑出人才簽注。
五邑之地人脈本來十分優越,即使江門現時人口不多,約400多萬,但海內外的人力資源不限於港澳。關鍵是如何吸引人才?本地發展便要與廣深錯位,且錯位之中更要顯出並駕的競爭力。產業發展便不能抄襲,或變成產業轉移之地,而是在珠三角、大灣區找出特殊發展道路,轉變為可對廣深港澳提供它們沒有的創新產業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