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無盡追思
作者:秋風   來源:識港網    2019-04-01 11:21

他是國學大師,也是潮州古城小巷裏慈祥的鄰家老伯——香港商報原副社長吳秋文追憶國學大師饒宗頤

在素有“海濱鄒魯”之稱的潮州,國學大師饒宗頤可謂潮人最引以為傲的學界泰斗。“很多時候家長都會給我們講這位大文人的故事,我們從小就很崇拜他。”作為潮州人,深圳市輿情研究中心主任、香港商報原副社長吳秋文對饒宗頤的景仰與生俱來。在他們結緣的近30年裏,吳秋文是饒宗頤學術研究路上的忠實“鐵粉”,也是饒宗頤情系深圳的橋梁。

多年來,吳秋文(右)有幸得到饒公的教誨。

“建一座學術館,讓更多的人知道饒學”

長期潛心致力於學術研究的饒宗頤,學問遍及上古史、甲骨學、簡帛學、經學、禮樂學、宗教學、楚辭學、史學、敦煌學、目錄學、古典文學及中國藝術史等十三大門類。學術界尊他為“整個亞洲文化的驕傲”“國際矚目的漢學泰斗”;海內外學者把饒宗頤和錢鍾書並稱“南饒北錢”;季羨林贊其言,“近年來,國內出現各式各樣的大師,而我季羨林心目中的大師就是饒宗頤。”

自從與饒宗頤結緣,吳秋文便是饒宗頤學術研究路上的忠實“鐵粉”。但隨著時間推移,吳秋文越來越發現,“人們對饒公的認識往往集中在他的書畫藝術層面。或許因為他研究的學科都很高深,老百姓也不懂,大家就更加接受他的書畫,進而把饒公作為書畫家來宣傳和崇拜,收藏字畫、搞藝術展覽等。”

吳秋文對此有不同的看法。他還記得饒宗頤曾說過,“書畫是作為他學術研究業餘怡情養性的休憩,自然而然流露的一種情懷。”在他看來,饒宗頤是一位通儒的大學者,書畫只是一個門類,應該要讓更多的人知道饒學,知道饒宗頤在學術研究上的成就。

聽到籌建饒宗頤研究院的建議,饒公緊緊握住吳秋文的手說:“這路子是對的!”

2013年春節,吳秋文在香港給饒宗頤拜年。吃飯的時候,一位收藏了多幅饒宗頤書畫的香港潮籍企業家提出,給饒宗頤建一座美術館,展出饒宗頤在各個時代的書畫作品。而吳秋文建議,“應該把它建成一座學術館,類似饒宗頤研究中心,讓更多的人知道饒學,知道饒宗頤的學術研究成就,不僅僅在字畫上。”吳秋文還記得,當他話音剛落,身旁的饒宗頤緊握他的手並豎起大拇指,“饒公當時說,‘這個路子是對的,應該注重些學藝研究’。”至今,吳秋文仍清晰記得饒宗頤對建學術館提議的認可。

在大家的推舉下,吳秋文開始著手研究中心的方案。草擬方案期間,吳秋文兩次上門向饒宗頤請教,饒宗頤都很認真地解答,期間召開的多次籌備會議,饒宗頤也不辭辛苦地參加指導。

廣州市饒宗頤學術藝術館,中山大學饒宗頤研究院落成典禮。
吳秋文在他參與策劃籌建的饒院門口。

2013年7月,廣州市饒宗頤學術藝術館在增城破土奠基,2015年4月2日正式開館,饒宗頤都親自出席。資料顯示,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的學術藝術館內設藝文展示廳、書畫展覽廳、選堂文庫館、學術交流樓等,是中國內地首個饒宗頤學術藝術研究交流機構,是繼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之後,又一個以饒宗頤命名的學術研究交流機構,也是中國內地首個饒宗頤學術藝術研究交流機構。

吳秋文接受中山大學黨委書記、中山大學饒宗頤研究院院長陳春聲教授頒發證書。

同時,為增加學術研究的氛圍、內涵和實力,饒宗頤選擇在第一個授予自己教授頭銜的中山大學成立饒宗頤研究院,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任研究院院長,吳秋文受聘為管理委員會委員,饒宗頤也多次親臨研究院指導。據瞭解,2017年2月,中山大學饒宗頤研究院主辦的第一期“饒宗頤與中國文化”研修班便吸引了30多名來自海內外青年學者參與學習。

“多年偶像是一位親切而忠厚長者”

輕輕一點撥,茅塞頓開懷。

“饒公非常厲害,他是一位通儒:上至上古,下到近代,對各個朝代的歷史研究非常深,上下相通;儒到西各門類相通;學術藝術相通;社會與學術相通。”吳秋文在接受晶報記者采訪時稱,作為潮州人,對饒公的景仰似乎與生俱來,兒時在潮州就聽大人介紹有位高人叫饒宗頤,在他心中,饒宗頤是從小崇拜的精神偶像。

饒公為吳秋文2004年出版的《聽風拾秋》題名。

吳秋文曾在《聽風拾秋》一書中描述,“面對這麼一位學林苑的泰斗,一代宗師的饒公,讓你聽之聞之,不由有高山仰止,那肅然敬畏之感。然而,當你一接觸饒公,你就會領略到他那博大精深的睿智,更會感受到他和藹可親的謙謙君子之風。”這番感慨源自他與饒宗頤的結緣。

1992年元宵,吳秋文在潮州參加元宵燈會,聽聞饒宗頤也在潮州,即與時任深圳博物館館長邢鳳麟教授前往拜訪。在吳秋文眼中,當時饒公白髮、白眉、清臒、清爽,一進門就迎上來握手問好、讓座。“邢教授向饒公介紹了我,並說我很敬慕他,饒公親切地拉著我的手,讓我坐在他的身旁,問我學什麼專業,喜歡什麼學科,平易近人,熱情謙和的饒公一下子就打消了我由祟敬而產生的拘謹和緊張,讓我感到坐在我身邊的多年偶像是一位親切而忠厚長者,初次見面,饒公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吳秋文在書中如是說。

陪饒公赴杭州西泠印社接受第七任社長榮銜。
陪饒公出席深圳大學饒宗頤研究院揭牌儀式。
歡慶饒公101歲壽宴。

與饒宗頤結緣後,吳秋文在香港工作十七年,時常有機會陪同或見到饒宗頤出席一些學藝或公益活動,包括他在內的幾位在港饒宗頤學術之友久不久上門拜訪看望饒宗頤。在吳秋文看來,饒宗頤就像潮州古城小巷裏慈祥的鄰家老伯,隨和而親切。除了是饒宗頤談文辭、論史志、析詩詞、品書畫的忠實聽眾,吳秋文還充當起饒宗頤情系深圳的橋梁。

“饒公對深圳很關心,對深圳讀書月也很肯定”

2002年8月,吳秋文拜訪饒宗頤。由於其家中正為即將出版的20卷文集校稿很亂,便約在家附近的咖啡廳見面。“正值三伏天,溽暑蒸人,饒老年已耄耋,且著作浩卷繁秩,還不辭辛勞,躬親校稿,我說能否找學生幫忙,饒老說,自己的東西自己比較清楚,必須自己來做,別人代勞不了的。我對饒老嚴謹的治學精神深為敬佩。”吳秋文提出,想用饒宗頤的畫製作一本《香港商報50周年紀念檯曆》,老人家欣然應允,吩咐他的女兒找些作品讓其挑選,並送上拍好的“反轉片”,細心周到。

除《香港商報》外,2011年深秋,饒宗頤還欣然為《深圳特區報》題寫“人文天地”四個筆力遒勁的大字,2011年12月7日在《人文天地》上作為刊頭與讀者見面,並一直沿用至今。吳秋文還記得,當年他與時任深圳特區報總編輯陳寅一行前往香港拜訪饒宗頤,祝賀饒老當選西泠印社新一任社長,感謝饒老為深圳特區報副刊《人文天地》題寫刊頭,並就如何辦報、治學等問題請教於饒老。

受吳秋文引薦拜訪饒宗頤的深圳文人不在少數,對於來訪者的題詞題字請求,以及吳秋文為一些朋友的畫集、專著和一些活動多次向他求索墨寶,饒宗頤也從不推拒,絲毫沒有一點大家的架子。

吳秋文介紹著名畫家深圳大學教授劉聲雨為饒公造像,畫作掛於學院大廳。

“饒公對深圳很關心,對深圳讀書月也很肯定。深圳有文化活動,他都會很支持。”吳秋文還記得,早在上世紀80年代深圳博物館創建之時,時任館長邢鳳麟便以市政府的名義邀請饒宗頤擔任名譽館長,同時,饒宗頤親臨建校不久的深圳大學做學術報告,向年輕人傳授學術見解。近些年來,饒宗頤還多次來深圳參加展覽活動。作為深圳大學的名譽教授,他更是親自為深圳大學饒宗頤文化研究院揭牌。

饒公百歲華誕慶典前拜會饒公。
與百歲饒公共餐,饒公精神矍鑠。

在這麼多次的陪伴同行中,令吳秋文最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2011年6月,在他的穿針引線下,一代佛學宗師、105歲的本煥長老和一代國學宗師、當年96歲的饒宗頤在剛落成不久的深圳紫荊山莊首次會面。兩人講佛說經,縱論國學,一見如故。

2011年6月,吳秋文陪饒公從香港到深圳紫荊山莊和一代佛學宗師本煥長老會面,兩位神交已久的世紀老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
兩位大師在紫荊山莊會面留下的墨寶。

吳秋文曾在書中憶述,本煥長老百歲壽誕,饒宗頤在金紅紙上寫了“訶林童顏”四個氣勢沉雄、蒼厚俊逸的大字向他祝壽。吳秋文幫拿去裝裱,見者無不贊歎饒老年紀這麼大了,書法還有如此力透紙背的勁健。“我見了他,他客氣地問我寫得怎樣,我將人們的贊賞告訴了他,他高興地拉著我的手,用勁緊握一拉,那堅實的腕臂力度真讓人不敢相信這是一位90歲老人的手,我問:‘您又不練武功變麼手力這麼樣大?’饒公笑說,‘寫大字寫的,寫字打坐,練氣練力。’”

饒公教示

饒公題賜墨寶
饒公鼓勵
饒公2000年為吳秋文題寫墨寶。
中山大學饒宗頤研究院、廣州市饒宗頤學術藝術研究館外觀。

饒院景觀
饒院管委會同仁。
本文轉載自《晶報》2月7日A8版。

责任编辑:wu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