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新十條」防疫措施12月7日閃亮登場,備受矚目,包括准許輕症和無症狀患者居家隔離、不再對跨地區流動人員查驗核酸陰性證明云云。鬆綁防疫措施意味著內地抗疫進入新的賽道,不以清零為結果,而是力求將重症死亡減至最少。有人將之理解為內地「躺平」了,非也,而是基於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的殺傷力大大減弱,同時疫苗接種率提高和治病效果得以強化而作出的科學精准防疫之策。
國家衛健委專家組組長梁萬年指出,恢復疫情前的生活狀態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一是病毒毒性明顯下降,二是人群免疫水準能夠防止重症和死亡,三是治療藥物有效,四是疫情防控的應急指揮系統、基層疫情處置能力和機制通暢完善。現階段中國接近這個時機,儘管如此,防疫工程並未結束,或許面臨另一方面的挑戰,由於群眾流動不受限制而導致確診大幅度增加,醫療系統或面臨更大壓力。國家新冠病毒肺炎聯防聯控機制專家組成員馮子健預計,內地人口最終累計感染率可達90%。
港人盼內地鬆綁能惠顧到兩地的通關
內地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引起香港市民的極大關注和熱烈的討論,許多港人熱切期盼政策的鬆綁能大大推進與內地恢復通關,畢竟「逆向隔離」的討論已經有一段時間,卻仍沒有實質性的進展。也有許多港人希望香港跟隨內地,進一步放寬本地現有的防疫措施,而香港特區政府很快即有回應,12月8日就宣佈放寬防疫措施,包括縮短感染者及密切接觸者的隔離檢疫時間至5天,海外入境者每日快測要求亦由7日減至5日。
至於一下子恢復全面通關,應該是不可能的。因為內地的鬆綁雖然經過科學研判,但還是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內地人口體量非常大,國家鬆綁後市民或許因為放鬆警惕而短期內出現大面積確診,屆時醫療系統緊張,此時即刻開放兩地通關,為操之過急。行政長官李家超之前談及通關問題,不止一次提到香港有聯防聯控的責任,不能增加內地疫情風險。故香港此刻更不應該加重國家的負擔和壓力,還是靜靜等待別添亂為好。
香港宜快步跟上內地鬆綁嗎?
內地「新十條」讓港人雀躍,許多人表示香港是國家的一部分,應該跟隨進一步鬆綁本地防疫措施。但政府宣佈,大家較關注的社交距離措施和「口罩令」,將維持不變延長兩周至12月28日,讓許多港人大歎失望。專門研究病毒治病原理的港大學者金冬雁認為,兩地政策不能直接比較,因香港防疫屏障遠高於內地,建議按自身步伐先推「0+0」,日後或更有助內地參考成效。專家認為,時值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可能增加疫情防控壓力,應繼續保持警惕。
短期先增入境配額為合理期盼
「新十條」公佈後,深圳「健康驛站」網上預約名額12月9日起倍增至每日2000個,對香港而言當然是好消息,這麼看來內地防控鬆綁還是對通關產生了積極影響的。為了配合整個國家的新政策,通關全面放開顯然不合理,但適當增加入境配額還是值得商討的,畢竟快到新年,團聚是全國人民的共同心願。港府可爭取春節前後酌量再增入境配額、爭取檢疫隔離安排多一些便利等。合理的期盼,適當的爭取才能確保一切有序穩妥地向前推進。
本網評論員 哲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