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識港話事】香港疫情防控對內地的啟示
作者:馬可基德曼   來源:識港網    2022-12-09 16:31

隨著冬季來臨,香港氣溫也在驟降,新冠疫情再度升溫,單日確診數字連日在高位徘徊甚至數度躍上萬宗,但卻未曾再出現如年初第五波疫情那樣的幾何式上升。香港在疫情防控上有一些有益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一、建立混合免疫屏障

此前,香港大部分人經過自然感染或者接種疫苗,已經獲得抗體。在這種情況下,香港整體擁有了混合免疫力,形成了群體免疫屏障。簡單說,市民大眾都對病毒有了比較強的免疫力。

目前,香港一劑及兩劑疫苗接種率均已突破90%,三劑疫苗接種率則達到82%。加之已有相當規模的群體感染,具備的混合免疫力對減少重症及死亡形成了很好的屏障。

二、奧密克戎已經成為毒性較弱、趨向穩定的病毒株

疫情發展至今,和初代病毒如阿爾法、德爾塔等相比,奧密克戎得毒性已經明顯減弱。香港專家許樹昌說「奧密克戎儘管傳染性很高,但整體病情不是很嚴重。」,儘管現時香港每日病例在9000左右徘徊,但整體都屬輕症,重症少。這些人中,需入住公立醫院深切治療部(即重症監護室)人數僅20至30人。

近期流入香港的新變異病毒株如XBB、XBD等,香港醫療專家金冬雁認為均屬一種「漂變」,即小的變化,在這過程中,病毒特性、傳染性、致病性和免疫逃逸性等都不會再有大的改變。可以說,奧密克戎對人類正常生活和經濟活動的影響已經降到最低。

三、香港死亡病例主要是長期患病且未接種疫苗人士。

不同地區在計算新冠病毒的死亡病例時,計算標準和習慣都存在差異,無法直接進行橫向比較。香港目前的計算方式是,死者只要首次陽性樣本收集日期的28天內死亡,就計入新冠死亡病例,而不會區分究竟是死於新冠,還是死亡時伴隨新冠感染。一個極端的例子是,開車出車禍離世的死者,由於驗出新冠病毒陽性,也會計算到新冠死亡病例中。金冬雁指出,這就意味著真實死亡率低於現時公佈的數字。這就類似於關於「美國因新冠死亡人數超百萬」的說法,我們理解的是美國有數百萬人因新冠而死,而真實情況是美國有數百萬人死前體內有新冠病毒。

目前,香港死亡病例大多屬患有長期病患、且未接種疫苗的長者。根據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公佈的數字,全部死亡病例中,超過95%為60歲或以上長者,超過90%有已知長期病患,超過60%從未接種疫苗。

四、應重點關注「一老一幼」推高疫苗覆蓋率

「一老一幼」一直是特區政府的重點關注群體,只有這兩個群體獲得保護,社會才會更加安全。以新加坡為例,整體感染病例數字與香港相若,但死亡病例僅香港的五分之一,關鍵就在於新加坡80歲以上長者疫苗接種率高達90%以上。

事實上,特區政府在推動疫苗接種方面可謂多管齊下、不遺餘力,不斷完善各區疫苗接種點分佈網路,在同一個流動疫苗接種站,提供多種適合不同年齡接種的疫苗選擇;啟動院舍外展接種安排,安排醫護人員到安老院舍及殘疾人士院舍接種疫苗,還動員社區長者所信任的家庭醫生出馬,鼓勵長者接種疫苗;積極購入可針對新變異病毒株的二價疫苗,並開放予市民接種。

「疫苗通行證」安排也助力了推高疫苗接種率,香港很多長者有喝早茶的習慣,但是如果沒有接種疫苗就不可以進入酒樓、餐廳等地,對接種疫苗起到了變相的促進作用。

本網評論員 馬可基德曼

责任编辑:wangcc